安全投資研究社 會議記錄
時間:2017年10月29日晚上7點
記錄:林彥昌
洪世杰老師: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金融市場的交易主流,也已經從主觀交易,演進到計量交易,再進化到程式交易,這可說是革命性的大進步,以交通工具來做比方,就好像是從腳踏車時代,進入到汽車時代,再進入到半自動、甚至是AI人工智慧的全自動駕駛。在現今程式交易已經很普遍的情況下,如果投資人仍然對它一無所知,那就太落伍了。即使是對那些一時無法使用程式交易的投資人來說,認識程式交易,仍然有其必要,也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程式交易是建立在明確、且經過反覆驗證的科學成功模式之上,比起傳統的、含糊的、自以為是的主觀交易,有著更大的成功機會 (否則也不會廣受歡迎),而且經由對程式交易的認識,也可以更加了解市場行為,以及你的對手在想什麼,如果暫時無法使用全自動的程式交易,也可以運用它的邏輯和策略技巧,用半手動、半自動的方式,有效提高穩定的獲利能力,比起那些賭行情、鬼打架的主觀交易,的確高下立判。
金融市場之所以會產生價格移動,是因為有買賣,若買方要買,賣方不賣,價格就會上漲;若買方不買,賣方要賣,價格就會下跌,程式交易就是利用這類經過驗證的模式,來確認是否有大漲的條件存在,它偵測到了以後,就利用程式快速買進,建立部位,然後在達到預設的條件就快速出場,這是一個非常有效且威力強大的投資工具。
早期雖然也有不少人發展程式交易,可是卻很難被一般投資人接受,那是因為早期的程式交易,並沒有清楚地呈現它的邏輯基礎,也沒有提供它完整的驗證結果,像是江湖郎中,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聲稱他的程式有多麼偉大有效,可是呢,實際用了以後或許是會讓人賠大錢的。所以不管是自己發展程式交易,還是要去購買程式來交易,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先弄清楚什麼樣的邏輯才是能夠賺到錢的邏輯,這個程式是否遵循符合這樣的邏輯。以下我來講一些交易上重要的科學邏輯,這也是我們安全投資的信心基礎:
1. 強者更強,贏者全拿
金融市場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生態,擁有龐大資金實力的強者,他如果要趁機推動價格,別人就沒有辦法阻止他,而且他一旦贏得認同,就必定要推到他能夠獲利的程度為止,甚至因為價格產生了大而多的單方向移動,原先的敵人和其他的人也會過來共襄盛舉,而產生助漲助跌效果。
2. 羊群效應
當權者就好像是領頭羊,當他逐步推動價格並且產生移動,其他的大中小投資人也會蜂擁而至,那就好像是羊群一起行動,這樣子的集中化,就形成一種趨勢。
3. 籌碼密集
我們常常會看到,出現支撐線以後,價格一直上漲,或者,出現壓力線以後,價格一直下跌,為什麼會有這種支撐壓力的推進現象呢?就是因為在支撐線的地方是屬於多方籌碼密集的地區,後續的空頭勢力在此已經被消滅洗乾淨了,沒事了,甚至反而轉為多方,那多方呢,它經過紮根並且建造、並且逐漸地加碼同化,就能夠穩穩地讓價格一直漲高。所以支撐線不止提供支撐,還提供獲勝宣示及推進力,壓力線則相反。
4. 大單分批進場
有很多的法人或是金融機構,他們因為資金龐大,不會一次進場,以免驚動市場造成價格一下子漲太高,他通常會分批進場,並且他會按照特定的時間點來進場,於是就為那一些想要搭便車的人,創造了投資的機會,因為他看到了大單第一批進場的時候,他也跟著佈局,這樣子之後他就可以跟著獲利。
5. 訊息傳遞
因為市場上訊息並不會一下子就傳遞給全部人知道,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也就是說它可能先是讓最接近消息來源的人知道,然後接著慢慢地擴散,所以它上漲或下跌,不會是一次性的,舉例來講,如果某一家工廠發生大火,第一個知道的當然是那一家工廠的員工,他看到大火馬上通報,通報他的主管或者是他的親朋好友,那他的親朋好友,就可以馬上放空這家公司的股票,或者說是賣掉那家公司的股票,然而社會大眾卻還要等到晚上新聞播報出來以後才知道,而明天一早開盤才能賣,甚至看到大跌才賣,都已經太遲了,這些得到第一手消息的人,往往都能夠得到比較大的獲利。
6. 同化過程
剛開始的時候,市場會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可是因為市場是憑實力的,當實力比較強的人,用他的金錢來證明他是對的,這就有點像是拿武力來解決問題一樣,他強力地讓股價上漲,即使沒有道理的也會漲上去,因為如果不同意他的人就會賠錢,而如果這個有資金實力的人認為要下跌,他就強力地讓股價下跌,不同意的人也只好跟著賣,要不然就會賠錢,一開始會有不同的聲音漲跌互見,但最後就會慢慢地回歸到同化統一,所以投資界有一句名言是說,行情是在絕望中誕生,半信半疑中成長,然後在樂觀當中結束,就是在講這種同化過程。當外部人都很悲觀,賣出股票給內部人,這時候股價達到最低點,但慢慢地有不同的聲音了以後,股價開始成長,尤其是因為該下車的都已經下車了,甚至改為看多買回,持股都由看多者操縱,自然易漲難跌,加上那些大戶再用他們的資金來推動,其他半信半疑的人也慢慢被說服,到最後,大部分的人都慢慢被同化了,甚至連不該上車的也上車了以後,再也沒有新資金進來的時候,行情就結束了,因為沒人買了,該買的都買了。
7. 重複
因為人的行為有一種慣性,當他認定了某件事情是屬於正常的,他就會重複地去做,所以當市場上認定說沒事了,前景確定不會更壞了,就會一直買進,剛開始是小買,後來慢慢地重複買進,到最後看到價格速度加快了就開始大買,所以會有一種到了尾端的時候,因為全部人一起大買而產生噴出的抛物線現象。
8. 物極必反
這在交易上是很普遍的現象,也可以說是曲高和寡、好景不常,因為當價格已經達到極端值時,不管它是極高或極低,這時候可能只對某一方有利,而對另一方不利,舉例來說,當價格已經達到極高,那對賣方有利,但對買方不利,所以這種極端值不會維持太久,因為它只對某一方有利,若市場要繼續成交的話,價格就要降到讓大家都有利,或者說要拖很長的一段時間交易清淡,讓這個價格得到認同為止,所以當價格已經高到離譜時,就不該追價,甚至應該反向操作,因為這種奇特的現象是不持久的。
9. 缺口(或價差)
通常價格會上漲是因為它有一個隱藏的反差,我們把它叫做缺口,如果這個反差是價格上的反差那就稱做價差,舉例來講,當供給大於需求時就產生了供過於求的缺口,那價格就自然地下跌,而需求大於供給的話,就產生了供給不足的缺口,價格就會上漲,價差的道理也是一樣,當公司的真實價值跟市價有差距。例如市價很低,而公司的真實價值很高,那這種價差就會使得這個價格有上漲的空間,或者例如期貨,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產生了一個價差,如果期貨價格大於現貨價格產生正價差,那期貨價格會向下掉,相反的,當期貨價格小於現貨價格產生逆向差,價格就會往上漲,所以若有這種缺口或價差存在,就會促使價格變化,只要這個缺口或價差沒被消除,價格就會繼續上漲。
不管是哪一種的投資交易系統,想要能夠有好的獲利能力,它就必須要建立在前述這些合理的科學邏輯上面,而不是拿一些看似很複雜的數據分析,或是用過去某一段歷史資料所算出來的漂亮圖表報告,因為不管是複雜的技術分析,或是過去的報告,其實都不是重點,而是必須建立在前述這些能夠獲利的科學邏輯上,我們才能夠對這個投資交易有了最起碼可堅持的信心,這些邏輯就是我們能夠獲利的信心基礎。
我曾經看過一本程式交易專家寫的書,他說任何程式交易不可能每次賺錢,當一直賠錢的時候,是甚麼支持著他,能夠繼續使用這套程式交易系統來做交易呢?就是相信這個邏輯是一定能夠賺到錢的,即使錯了7、8次,只要能夠成功2、3次,那賺的大錢就能蓋過其他的小賠。
簡單來說,程式交易它要捕捉的就是市場的趨勢、或是有足夠獲利空間的擺盪。不管是趨勢或擺盪,都需要有一個足夠強力的程度,以及足夠長的移動空間,所以就需要用計量的方法來衡量,並且要用濾網排除會讓程式錯誤判斷、錯誤執行的情況,包括
1. 快市亂訊,也就是市場的變動兇猛,但漫無方向,看它是漲的卻又跌了,1分鐘內變化太大,沒有一致性和重複性。
2. 膠著雜訊,膠著的情況上下波動很小,那也是沒辦法判斷出方向。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同一方向很多、很長、很清楚、紀律很嚴明的移動,這種移動,就好像打了地基,然後穩穩地在上面蓋高樓一樣,任何人都可以放心地把錢交給它,那我們就可以用程式把這樣子的模式寫成計量策略,並且把這樣明確的計量策略,例如當收盤價五日均線穿越十日均線,就在下一日開盤以市價買進,放到電腦裡面,用歷史資料作驗證,確認說它的確堪用,雖然有時賠錢,但最後加總是能夠賺錢的,而且它連續的虧損不會太大,是在我們資金內能夠負擔的,不會讓我們的信心受到太大考驗,也不會燒光本金,再來就是,建立了經過驗證成功的策略後,就讓電腦來確認市場上的確出現了這樣子的訊號,並且在偵測到以後馬上執行,不會有任何人為的遲疑,然後就能夠如之前驗證的一樣,雖然中間有小賠,但是最後能賺到錢。
這種模式很有效果,因此廣為現在許多的法人所採用。但除了要很明確地知道程式交易它的信心基礎和邏輯之外,我們也要知道程式交易它的一些重要元素,因為策略是有生命周期的,這個策略它可能因為市場的改變、或是大家都在使用,所以就失去原有的光釆,所以我們做程式交易,勢必要不斷地去開發新的策略,開發新的策略不外乎就是以下這一些重要的策略元素:
1. 價格的移動平均
市場上的價格雖然是不斷波動,但是有一個回歸均值的特性,如果低於平均值,就會向上回到平均值,高於平均值就會向下回到平均值,如果有趨勢的話,向上的趨勢就會使移動平均往上彎,向下的趨勢就會使移動平均向下彎,我們也可以看短期的移動平均,如果向上穿越長期的移動平均,往往代表某種的突破性或是短期的移動平均均向下穿越長期的移動平均也可能代表某種突破性,所以自移動平均的觀念被提出來以後,便普遍受到歡迎與應用。移動平均的意思,就是從現在往前取某段期間的價格,然後加以平均,因為所謂現在的價格會改變,每出現一個新的價格,那就重新再平均一次,所以隨著時間的變化就會有不同的移動平均值而形成曲線,所以我們把它叫做移動的平均。
2. 標準差
平均值是講集中的程度,也就是說價格雖然有高有低,但是它們會集中在哪個平均的價格,標準差則是衡量它們分散的程度。也就是說價格有高有低,高的話到底多高,低有多低,有時候可能高低差不多,那標準差就會很小,有時候差很多,標準差就會很大,通常這個標準差就可以幫我們衡量現在這個價格。是不是離這個標準差差太多了,若差太多,他可能收歛或發散的機率會比較高,甚至於如果說它是一個上下波動很劇烈的話,那它可能從很高的價格往下掉不但穿過平均值,甚至還掉到平均值以下,而且若標準差很小,有可能代表接著有趨勢大事要發生,因為他可能已慢慢地籌碼密集,並且同化,接下來若非大漲就是大跌,有一種技術指標叫布林通道,它就是把20根的價格移動平均跟2倍的標準差把它畫在一起,用來幫助我們判斷價格的走向。
3. 時段
並不是所有的時段都適合作投資,因為有的時段是屬於亂訊或是膠著,再怎摸索,都看不出來它的方向,那這個時段就適合先觀察,等它穩一點以後,等它同化到某種程度出現了方向以後,才適合進場操作,另外也有人研究開盤前30分鐘最好不要操作,因為它的價格方向變化很大容易被騙,而中午到下午的時段可能比較適合操作,因為已經慢慢沉澱出一個方向,另外也有人去研究。星期幾時作多比較好,星期幾時要放空比較好,據說每個月的月初月中跟月尾通常比較會上漲,這些都可以通過歷史資料的回測,來看看這些的買進賣出策略是不是能賺到錢,這也是程式交易的好處,就是說它可以讓我們先把想法描述得更精確,比如說是星期五開盤買進,星期一收盤賣出這樣精確的策略,然後放到電腦裡面用歷史資料跑跑看,看看這樣的策略是賺錢還是賠錢。
4. 開盤價、最高價、收盤價跟最低價
日本人把每個單位期間的開高低收畫成了一根K棒 (K線),美國人則是特別去注意它最高價代表上漲的力道,最低價代表下跌的力道,收盤價則代表最後的決定,所以有很多的指標建立在這個開高低收的衡量上,它會看最高價和最低價差了多遠,來代表現在的一個行情的波動程度,以及力道的程度,強力程度,或者是看昨天的最高價跟今天的最低價相比,有沒有差很多如果有的話可能是一個趨勢的產生,例如像ADX指標KD指標都是威廉指標都是利用這種開高地收的訊息,那我們把一個完整的開高低收畫成了K棒然後以這個為基礎就可以來衡量很多的事物,例如跟K棒的長短跟引線的長短就可以看出現在市場上是不是出現一個轉折變化,如果K棒變得很長往往是代表一種轉折。
5. 週期
所謂週期就是到底要以多少的時間來畫這一根K棒,例如以1天的開高低收來畫,那就是日K如果是以一周的開高低收來畫就是周K,那如果是短線的話則有1分K線、5分K線、10分K線、15分K線、30分K線、60分K線等等,有人說週期最好是五的倍數,因為一個星期有5天,一個月的工作日有20天,1季則有60天,都是5的倍數,所以建議最好能用5的倍數。也有人去做驗證用程式交易系統去做驗證,發現說用60分K線來做程式交易是比較理想。
6. 組合疊加
因為程式交易是一個單調單純的買進賣出,直線系統不看曲線,只看什麼樣的條件觸發它就買進,什麼條件觸發就賣出,這樣的一個直線邏輯,所以它不可能每次出手就賺錢,它必須要靠多次的出手,有賺有賠來組合疊加,或用多策略,例如一個是均線的策略,另一個是標準差的策略或是配合時段的策略,有賺有賠後,把多策略的組合疊加起來,最後是這個月有賺。多市場也是一樣,除了股票指數、也有能源、也有外匯,經過不同的市場的一起合作,雖然有一些是賠,但是賠的不多,其他有賺的蓋過賠的部分,使它有每個月都能獲利的效果。
7. 多空線
多空線又稱作是通道,只要能穿越這個通道到界外,那就可以買進或賣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海龜交易法則,他是以55天和20天作為一個多空線,只要價格上漲突破55天新高價就買進,下跌突破20天新低價就賣出,以這樣一個簡單而容易執行的系統來操作。
8. 單根K棒的長短
單根K棒如果變長往往代表一種轉折,因為好景不常,變長可能代表一個勢力的衰減,另一個勢力的興起,但是也要注意它這個變長,如果不代表完全出盡的話,接下來可能還會繼續漲。
9. 價格從極端值移動程度
因為極端值常常代表市場大戶他的力道之所在,如果價格從極端值移動出來很大,那可能代表一個新的反向趨勢要展開,如果價格從極端值並沒有太大的移動,那價格可能會繼續的延續。
7.大量
通常只有法人才能夠產生巨大的成交量,那從這個大量區的阻力價我們可以看出是不是價格會到此為止,或者是說看大量區它的一個價差,看看多空是不是落差很大,或者它已經接近同化,同化程度如何,另外大量代表一種換手,如果出現大量以後價格上漲,那可能市場方向已經轉為上漲,因為已經轉為多方控盤了,相反地如果出現大量以後價格下跌,那可能已經換手到空方。
10. 漲幅與跌幅的比較
上漲的幅度代表一個多方的力道,下跌的幅度代表空方的力道,那如果我們把上漲幅度跟下跌的幅度個別除以加總的幅度,那就可以看到底上漲的幅度多還是下跌的幅度大,RSI指標就是利用這樣子的特性來衡量。
11. 外資的行為
因為外資是世界性的資金,那外資他在台灣的一些買進賣出,還有期貨的未平倉量增減都有資料可循,那我們也可以利用這樣資料的變化,例如有人說,當外資未平倉量都是正值的時候,那就是多頭的格局,逢低可買進,如果外資持續增加未平倉量3天,那可能價格就會上漲,未平倉量連續減少3天價格就會下跌。
12. 正逆價差
期貨與現貨的價差也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如果期貨價格大於現貨價格這叫正價差,正價差代表期貨高估,期貨可能往下掉,相反地期貨如果低於現貨價格,那就是逆價差,代表期貨低估,那有可能期貨會上漲。
13. 不同商品之間的強弱價差
例如像歐元跟日圓有一些相關性,因為它們是會隨美元的上漲而下跌,但是當你發現日圓突然變得比歐元更強,那可能說明日圓已經有了它獨特的變強的原因,那可能日圓就會展開一個特別強烈的趨勢,否則的話,你就可以看日圓做歐元,或看歐元做日圓,因為他們有時間上的先後順序。
14. 濾網(filter)
濾網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因為程式交易是很單純的直線型交易,只要觸發某個條件就買進,觸發某個條件就賣出,所以最怕的就是錯誤的訊號,造成錯誤的觸發,其中我們最怕的就是膠著跟亂訊這兩種,因為它們根本沒方向,很容易騙人,所以我們要用濾網,過濾掉膠著與亂訊,常見的濾網有時間濾網,比如說只要是開盤前30分鐘進來的訊號一律不採用,或是ADX濾網,ADX濾網它是衡量趨勢的強弱,如果趨勢很弱那就是處於膠著,我們根本不必考慮這個訊號。
15. 強訊號
也就是說一定要訊號夠強,好像釣魚看到魚線動而且動得很大,的確是魚在吃餌了,這樣子的一個強勁的訊號,我們才會採用,這樣的強訊號包括:阻力,有阻力的話它可能會反方向移動,或者是推力,有推力的話它就會同方向移動。
16. 重複
程式交易是很單純的,你只能要它做重複的動作,除非改程式,你沒辦法期待它有什麼樣的創新或發明,即使有創新也是要把創新重複第二次以後,程式交易才能夠下單執行。
17. 時間長短
時間長短也是一個重點,例如當期間很長,該出現的沒出現,那很有可能接下來的會反轉,所以我們必須要先設一個期間參數,譬如說這個期間要訂多長,如果在這段期間內我們期待的沒發生,那我們就出場,不要等到賠錢才出場。
18. 新高
也就是說當價格創新高價,代表一種動能,那這個新高如果幅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強,也就代表它的移動力越強。
19. 背離
第一種是價量背離,有時候看到價格上漲,量卻萎縮,那這就代表曲高和寡,接下來可能會下跌,就不應該要追價,第二種是指標背離,也就是說你可能看到移動平均的指標告訴你說現在是可以買進,可是另一個KD指標卻告訴你說現在應該要賣出,如果出現這種指標的背離,也有可能是一個假象。
20. 異常情況
我們常常說好景不常,其實壞景也不常,大多數時候是不好也不壞,總而言之只要是異常的,它都不會是常態,這種異常往往就是極大值或極小值,接下來可能就有一段大行情產生,所以如何去偵測發現異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21. 壓力支撐
價格上漲就很像是蓋房子一樣,如果支撐足夠,地基穩固,大家放心,就會陸陸續續進來在上面蓋房子,越蓋越高。壓力是使價格往下掉的力量,代表一個空方密集,支撐呢,則是使價格往上漲的力量,代表多方密集,如果壓力被克服以後,往往會變成一種支撐,因為多方已經佔領了這個區域。
22. 觸價
它代表是先訂好一個價格的計畫,對價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譬如說知道什麼樣的一個價格是支撐價、地板價,到了這個價位就會反彈、上漲,或是某個價位是蓋板價,只要觸發這個價格就會沉重往下掉。
23. 鋪價
因為價格不會很準確地剛好落在壓力線、或是支撐線上,如果我們把價格設在線上可能到時無法成交,所以有一種方法叫做鋪價,就是說你就設每10點設一個價,然後用好幾口去捕捉她,這叫做鋪價。
了解這一些程式交易的元素以後,讓我們可以更加明瞭技術指標,以及程式交易策略的意義,一旦當我們原先使用的策略,已經沒辦法再獲利了,這樣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元素來重新組合搭配,改變一下參數,例如我們原先採用20天平均,就把它改為30天平均,然後再來試試看。對程式交易者來講,基本交易邏輯是他的信心基礎,然後這些構成的元素則是靈活建構新策略的積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