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印尼(Indonesia)來台灣讀大學的留學生,在印尼開過服飾店,也立下志願,大學畢業前要找到、甚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
之前就聽過學長說,要上洪世杰博士的課,不只是因為洪博士寫書著作很有名,也因為他研發了許多科技管理系統,曾受邀擔任多家中小企業的顧問,是公認的實務界名師。
一開始就很期待,上課的時候,大家也都被洪博士的個人魅力深深吸引了。
洪博士的風格很幽默,常使人會心一笑,他也是講故事的高手,然後他會帶出自己的親身奇遇,使我們大開眼界、津津有味。
老師會啟發我們思考,點出實際問題,並且講解詳細,重點分明。他也擅長將很困難的理論變成很生動實用的故事。老師堅持「做中學」的教育理念,精心設計分組實作體驗活動,鼓勵我們找到興趣、團隊合作、主動學習、發揮創造力,然後針對個別遇到的問題做解決,讓我們在實作體驗中學到深刻有趣的經驗,而不只是考完即忘、用不到的書本文字。老師也常常稱讚我們、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我們心中很感動,而當看到有意義的作品完成,我們更是充滿成就感。
他總是那樣的親切,大家對他很快就完全信任了,跟著老師的討論,大家熱烈分享自己的想法,沉醉在知識智慧的奧祕和芬芳當中,沒想到時間過得那麼快,一下子就下課了,大家都有著滿滿的、溫馨的收穫,也學到了許多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洪世杰博士確實是大家心目中的好老師。日後可能上不到老師的課了,我們都很懷念,也很依依不捨。其實平常大家都很喜歡問老師問題,因為他總是體貼學生的立場,非常感謝老師答應接受我們訪問,讓畢業後各奔天涯的我們,也能得到老師寶貴的指引,在這裏,我們也祝福老師青春永駐、心想事成。
以下是洪世杰博士接受我們訪問的內容:(有印尼及越南的在台留學生)
請問老師您最近進行研發的主題?
主要是財務系統工程技術。針對現代企業及個人常遇到的問題,我研發的重點在於 : 安全理財及退休金效率能系統、自動領航現金流系統、小資創業投資決策系統、期貨與選擇權自動程式交易系統等等。這些都是現在實務界非常迫切需要的設備,與完整解決方案。
另外就是資料庫。我持續進行的公益計畫,是希望建立長期大量的投資、創業的行為資料庫,以及投資方法、投資機會的資料庫。
一般人想到投資創業總覺得霧裏看花,但這些資料庫建立起來後,就像岸邊有了光明的燈塔,大家就不必再大海撈針、盲目走冤枉路,而且可以做各種研發應用,確實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旦投資、創業的成功率提高,就能幫助到更多家庭,不僅免於失業之苦,也能真正獲得財務及心靈上的自由,也會使更多人投入社會公益,每想至此,我就覺得過程的辛苦算不了什麼了。
教學網站methdv目前(2014年)已收集了43位頂尖資本家、138篇投資技術討論文章、35篇贏家現場訪問及記錄、各種投資專題研討等等。特別的是,有台股20年基本資料庫、指數成份公司、陽光法案高級官員投資行為資料庫、另外也有數百種投資方法的資料庫、以及其他最新情報資料庫、決策系統連結等,我們呈現的絕對是不同風貎的贏家行為知識庫。非常感謝學生們和受訪者們的熱情支持,我們做的是希望工程,目前methdv也持續在擴充中。
老師您的教學風格深受大家喜愛,這和您的教育理念有關嗎?
一位教師為世人留下的真正貢獻,在短期內是不易分辨的,這有點像童話裏3隻小豬的故事,但「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我告訴自己要勇敢堅持良知,守護光明燈塔,奉獻一生,為社會留下珍貴的資產,為人們的生涯理財指引正路、開啓大門、立定基礎,也為千萬家庭留下傳家之寶。
我是做實際系統工程的人。經過成千上百的測試,千辛萬苦所做出來的系統,只要過不了「使用」那一關,即使再漂亮,不管是不適用、不能用,還是不好用,就不及格,甚至是會賠錢的垃圾,這就如同,雖然房子是由鋼筋水泥所構成,但鋼筋水泥畢竟不是房子。
所以我深深體會到,如果要培養出真正的人才,應有向前看的大視野,真正的教育是涵養可大可久的新生命,因為下一代將經歷上一代所看不到的,不宜揠苗助長或緣木求魚,不能只是訓練「能看不能用」的花拳繡腿,或做資源分配的考試用,不是訓練「能說不能行」的書生,也不是填塞太多好像有用但實際上用不到的鑰匙,更不是教出有權無德、只會鬧騙砸搶、專事掠奪的知識流氓。我想,真正的人才應該要能「解決問題」,並且專注於「力量」與「永恆」。
「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人遇到實際問題,自然會產生學習興趣,而能解決學生自身問題的人,終究還是學生自己。所以西哲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教師是接生婆,不是代理人」。其實,尋找與發現,本身就是人生中極關鍵的作品。學生就像種子,我鼓勵學生主動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天空,也會更強調實際問題。我會努力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值得他們去面對及解決的重要問題,給他們增加自信和興趣的實作體驗,為他們準備解決問題會用到的裝備、訓練、榜樣及方法,讓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力與日俱增,這有點像是培養高明的捕魚達人。
但更重要的,我更期望學生們都能成為有感恩心、有責任心、懂愛、蒙愛的真正人才,用能力帶給大家幸福與希望,化暴戾為祥和,這是我所有努力最衷心的願望。
老師您大學是讀台大經濟系,為何研究所轉到管理領域?
在年輕時,我非常景仰李嘉圖(David Ricardo),所以就進了經濟系,其實經濟與財金有很多相通的部份,尤其像是股市、匯市、房市、衍生商品等這些對貨幣政策敏感的市場,總體經濟學的分析知識是需要的,而個體經濟學提供了許多社會科學的有用結構定律,特別是在限制式方面。經濟問題很重要,而經濟學分析了國家富裕的原則,以及法律政策與各變數間的相互影響效果。其實早期文獻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是不分的,國富論讀起來就像管理學,甚至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將兩者合一。我想是因為大學科系分流,經濟偏向政策立法,以及一般化「原則上應該如何」,而管理著重個案實際問題解決,「他做到了,所以教導」;經濟是「以正治國」,管理則是「以奇用兵」,才顯出兩者的差異。而且,因為數學沒有諾貝爾獎,很多數學家於是轉行到經濟領域,使經濟學也變得數理化,這與19世紀數學家古諾(Antoine Cournot)首創用解析幾何畫出供需曲線,卻乏人問津的情況,有著天壤之別。
其實我在大學時也修了不少財務金融相關的課,因為個性比較重視解決實際問題,而管理強調實務,很自然就過來了。經濟學是有些流弊,例如為求理論完美而拘泥於不切實際的假設堆砌、應然而非實然,疏漏其他實際關鍵的變項,或是以假設證明假設、以局部非定態資料推論全體,或是忽略 know how 、忽略實驗實作、甚至想當然耳式的武斷盲從謬理等等。
儘管如此,若有對實際商業運作的了解基礎,不受制於完美理論,經濟學對管理還是有可用之兵,例如著重政府政策制度、社會系統科學、數字管理、結構分析、限制式、參照值與估計值,而我做的投資系統,會先控制在結構上極簡可行的假設情境(reduced form),再與其他系統整合,而能在實際上做到兼顧效率與效能的系統可信最佳化,這也是我講的真空無干擾模式(vacuum model),重點是假設須用得切合實際。
對我而言,真正的知識應是像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發明馬達那樣「基於實驗,終於實現」,這也是培根(Francis Bacon)所言的「有力量的知識」,否則只是唬人的玩具或藝術品而已。
可否請老師談一談,實際創業及投資應該強化哪些知識?
現在是資訊氾濫的時代,關鍵點不是你知道了什麼,而是你「應該」知道什麼。有些關鍵知識,你若不知道,即使讀再多書也沒有用。例如我講的「品地客」理論,就是一個關鍵知識。
你必須知道,社會上有哪些族群,他們各自受限集中在何地,而且必然會買什麼商品、會買多少。從這個門口開始著墨,食衣住行育樂醫、零件成品或服務都行,尋找適合自己的商品和效率能優勢空間介入點,做各種收集、調查、研發、企劃、執行。投資也應朝這個方面去掌握。切記要弄懂可被懂的,相信可信的,不要迷失在虛妄之中。若有餘力,諸如:個案、科學研究方法、心理學、企業管理學、投資學、行為財務學、財務金融學、經濟學...等相關有用部份,可儘量去涉獵吸收,但應懂得取捨運用,能解決問題,不當書呆。
知識是死的,大而無當,左支右絀,卻不見得管用,而智慧是活的,能找到、萃取、應用最適當的知識及資源,甚至只要關鍵的一招即可決勝,我鼓勵同學們能培養這樣的智慧。
還有,品格也很重要。在學校裏,或許感覺不出品格好壞的差異,但是出了社會,你就會明白,好品格、信任感的重要,甚至比黃金還寶貴,因為那是改變命運的關鍵。
我們做投資常碰到「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的難題,總覺得好像在賭博,請問老師您怎麼克服?
這是我上課時講的,市場擁有不規則訂價權、時間權,金融市場價格「厚尾非定態」、「資訊及波動不對稱不完全」的相關問題,也有人稱隨機漫步(random walk),也就是它的報酬平均值與標準差會改變,所以你現在看它像牛,接下來可能像馬、像熊、甚至四不像都有可能...這都是它的自由權。但投資者的本金有限,若老是被它騙,賺小賠大,本金就賠光了。這是系統風險,如風吹不定,難以預測,且難以分散,也無法用看新聞來避免,但絕非無解,因為絕非任何時段、任何市場都是完全效率。
人其實可以設計一種引擎系統,像風力發電那樣,只要風力夠強,無論風的方向皆能產生電力,將雜亂無章而浪費掉的市場能量,收集儲存轉為規律推進的動力,也就是將市場的資訊能、價位能、量位能、利誘能、恐慌能..等等,轉化成現金流。我所知道的一些投資高手就是這麼做的。
我研發的系統已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可利用半效率市場籌碼結構通道、追蹤趨勢、價量分析、隅角解、安全邊際、或犄角解法,也可透過條件單的下單技巧,避開橫下陷阱,最適化密集迅速調整持有標的、期間、目標價等等,在我的書中,及我開的進階課程都有進一步的介紹。
輸家行為是極大化自以為是的報酬率,迷失於雜訊嫩盤軟盤,又不能管好自身風險,就像飛蛾撲火,撲向虚幻的可能,卻中了埋伏,因而在劣質投資案消耗太多財力,變成消費,而非投資。
贏家行為則不然,他們安然行於適合自己的安全軌道計畫中 (如同在海底隧道不怕海浪),知道自己和別人的計畫限制,確知維持穩賺才投資,是先極大化安全投資案量 (一筆錢寧可分給多個好策略),再極大化槓桿與複利,報酬率適中,極小化風險,投資額隨投資案品質而定。
我一直強調的投資觀念是 : 「先贏再戰」、「買到即賺到」,是一種必然,而非取決於或然。資本家會先找到適合自己的隱藏空間 (聖經裏神隱的觀念),不受利誘,有所不取,方能不敗。期待值及目標價符合實際,安全第一,必然穩賺,只是小賺大賺而已,絕不會糊里糊塗讓自己掉入迷宮陷阱。而且是主觀上「因真知而投資,我知其隱而正信」,賺知識財,不賺僥倖財,不是只因錢而投資、或因幻想可能而投資,也不要讓焦點重心受限在不能掌握的雜訊變化,這是投資和賭博最大的差別。資本家必會遠離或是或非的虛妄,而看見隱藏的真實空間,立基建造在紮實可信的磐石陸地上。
老師您有說過,要創業應該要先研究產品,知道要賣給誰,在哪裏賣,請問要如何開始?如何找到適合的事業?請問如何可變成一個創業成功者?
「尋找、再尋找、不斷尋找」(re-search),這就是成敗關鍵能力,聖經在幾千年前就寫明了。
除非找到生存發展空間,否則創業很容易失敗。你必須先在供貨、人力、財力、地力、競爭者、消費者、法律...這些大石頭之間找到效率能的優勢空間介入,而且要緊貼依附在市場動能上。最好的方式,是先廣泛收集現有各種商品、行業的實際市場運作狀況,經比較後,再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這也是我致力於做資料庫的原因了。以我的研究發現,小資創業成功機率最高的是,稍有技術設備門檻的食衣住行育樂醫的地區創業 (例如維修水電之類的),大致可分成住宅區型、商業區型、觀光區型(內需)及工業區型(外貿)。然後是何者適合自己的問題,最好是在某區隔中有壓倒型優勢 (有、廉、優、快、地),你做的成本低利潤高,別人做不到,無法超越你,他只好另尋他途,這就是適合你,反之則否。
例如餐飲業需要人力、設備開辦費,你是否有資金?你是否找得到人?是否能管理?供應商斷貨?銀行收傘?廚師離職?股東拆夥?鄰居抗爭?員工或客人鬧場砸店?同業進入競爭?若評估之後,發現自己無資源來處理,或是賺不到錢、或賺得太艱苦,就應再找其他市場。
另外,財務資金要控管好,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不要過度負債或不良負債,以免創業不成反而揹債。也要小心法律問題,避免意外觸法 (顯法或隱法)。
除非找到生存發展空間,否則創業很容易失敗。你必須先在供貨、人力、財力、地力、競爭者、消費者、法律...這些大石頭之間找到效率能的優勢空間介入,而且要緊貼依附在市場動能上。最好的方式,是先廣泛收集現有各種商品、行業的實際市場運作狀況,經比較後,再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這也是我致力於做資料庫的原因了。以我的研究發現,小資創業成功機率最高的是,稍有技術設備門檻的食衣住行育樂醫的地區創業 (例如維修水電之類的),大致可分成住宅區型、商業區型、觀光區型(內需)及工業區型(外貿)。然後是何者適合自己的問題,最好是在某區隔中有壓倒型優勢 (有、廉、優、快、地),你做的成本低利潤高,別人做不到,無法超越你,他只好另尋他途,這就是適合你,反之則否。
例如餐飲業需要人力、設備開辦費,你是否有資金?你是否找得到人?是否能管理?供應商斷貨?銀行收傘?廚師離職?股東拆夥?鄰居抗爭?員工或客人鬧場砸店?同業進入競爭?若評估之後,發現自己無資源來處理,或是賺不到錢、或賺得太艱苦,就應再找其他市場。
另外,財務資金要控管好,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不要過度負債或不良負債,以免創業不成反而揹債。也要小心法律問題,避免意外觸法 (顯法或隱法)。
畢業後該去做生意(自己開店買賣東西) 還是應該去公司企業上班累積經驗。請問哪個選擇比較適合我們現在的情況?
一般認為創業可獲取更富裕、更自由、更有意義的人生,但也應有階段計畫,較易成功。除非有金主支持,或已有相當成功經驗,或父母親已有家族企業,否則我認為年輕人應先在企業上班見習,並建立人脈,同時尋找探索適合自己創業的模式 (如:利基、技術、資金、人脈、產業內情..)。真的找到了能站穩並發展的生存空間,而非只是碰運氣、意外撞到,而且家庭財務穩定,才能辭掉工作。創業必須兼顧家庭。對這樣的人,適合創業年齡大約在30~50歲。或是女生結婚後,已有丈夫上班的薪水支持,也可嘗試創業。
成功的秘訣跟人際關係有關嗎?
當然,「人脈即金脈」。你必須先得到或看到「達人」傳授秘訣,在市場運作環節中取得無可取代的定位,「股東」投資你,「員工及供應商」支持你,「別人」難以超越你,「客戶」滿意你、信賴你,再購率高,你在這個領域才算有了生存空間,這些都是人的問題,這也就是利基(niche)。而不是外表漂亮,但可有可無、風一吹就倒的草屋。投資的思維邏輯也是類似。
畢業後該回去,還是再留在台灣一段時間尋找工作,存一點錢再回去,至少有一筆錢可以立業。您對這個看法覺得如何?
台灣目前其實蠻歡迎外國高階人才,以補充自有人才上的不足,例如在國際貿易、仲介、觀光、教育相關產業,留學生正好可以勝任,有發揮空間。你可先調查薪水高低,再配合家庭狀況做最後決定。
一些有錢人不用讀書,或只讀到小學、中學還變成有錢人。現在的這個社會狀況還可以這樣做而會成功嗎?
賺錢不完全和讀書有關。只要找到利基空間、解決方案,切實行動,其實不須學什麼微積分、線性代數,但大多數人並非如此幸運,就算有,也未必長久。
教育學習確實可提供很多幫助,例如培養專業技術、能有一份穩定工作基礎,或便於再吸收新知識,或外語能力可提高競爭力,或培養自信和溝通合作、自制力、領導力、獨立思考力、行動力、面對解決問題克服難題的能力,或搜尋、收集、研發、創新、轉型能力,或簽訂契約、處理法律問題能力等等,都可以使創業的基礎更強固。「腦袋決定錢袋」,我建議學生應不斷吸收適合自己而有用的知識,但不要拘泥於過去學歷。
而且,有了錢要如何花?這也是學問,不要當土財主,終與草木同朽,明智的高手懂得把賺到的錢用在造福人群上,走蒙福的正路,種下永生不朽的生命樹。
而且,有了錢要如何花?這也是學問,不要當土財主,終與草木同朽,明智的高手懂得把賺到的錢用在造福人群上,走蒙福的正路,種下永生不朽的生命樹。
有人說在商場最不能得罪學管理學的人?我現在24歲,26歲那年就畢業,有點想念管理學的研究所,不過父母已經老了(65歲),我想回去盡孝道。老師您對這件事有什麽建議嗎?
讀管理研究所(MBA)很好,這是攸關一生的大事。研究所碩士班1~2年就讀完了,主要是加強收集資料能力、獨立思考力、解決問題克服難題的能力、創新轉型力等重要關鍵能力。甚至我還覺得寧可不讀大學也應讀研究所。若有結婚生育、或賺錢養家的計劃,可過幾年再回來讀研究所。若您父母健康還好,我認為應讀研究所,因為相對效益高。我是天枰座,我個性就是做什麽事情都沒辦法一下就下決定,還要想東想西,很難下決定。我對現在的人生還是很模糊。找不到方向,只會一天過一天。請問老師您有什麽看法或意見?
關鍵在於適合自己。再多的漂亮衣服,你只能挑選適合自己的來穿。
建議你先用紙筆寫下各種可行方案、可用資源,然後收集資料,分析這些方案對自己的各種優缺點、以及耗費時間、金錢及未來機會、風險,做SWOT分析,這跟買衣服有點像。切記,要訂適當計畫而行動,行動會帶給你更多有用知識。
根據您所了解越南的發展,您覺得在越南做什麽生意成功機率會較高?
就發展中國家而言,房地產及相關食衣住行育樂的產業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建議可從成本低、利潤高的商品著手。
我住的地方在大學和醫院附近,我覺得在那裏開一家自助餐會很成功。不過父親說畢業回去,先去公司企業上班學習經驗。請問您的看法如何?
考量你家庭狀況或許應先上班,也或許可同步進行,用上班的薪水請人照顧餐廳。也不一定要自助餐,自助餐成本頗高,在大學旁邊也可開影印店、書店、或咖啡廳等等。在醫院旁邊可開藥妝店或清潔公司、看護仲介。做一個好人好難,我都想為了大家好,所以關心、幫助他們,不過有些事他們還是不滿。我該怎麽處理?另外,我個性是很難拒絕別人交情,他們需要幫忙什麽的,有時不是我很想幫忙,但怕他們會不高興,我就答應了。您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嗎?
連上帝都不能使所有人滿意,更何況是一般人?我們只能做自己能夠做的,再把結果交託給上帝,即使有些不如意的結果,我們再用創造力走出來。上帝與我們同在,祂會開我們的智慧,為我們開路,只要我們尋求祂。真正的好人永遠存在,他們不會因為你的拒絕或不完美就排斥你,反而會體諒你、幫助你。
現在臺灣和越南發生一些事情,會不會影響到我們回去找到工作的機會?
應該不會,我相信這些只是小糾紛,而且越南政府展現了很好的解決誠意。留學生是在越南的外資極度需要的人才,尤其是語言能力和電腦能力、研發及行銷能力等方面。
好的。其實,「資源限制」與「生命找到出路」在這個世界是同時存在的,如同黑暗與光明同時存在。人生有些行動是可以有「無限」意義的。例如當你種下一棵樹,樹又生樹,生生不息,在這個「無限」裏,人類的文明價值才顯明了。否則在「有限」裏,大家搶來搶去,甚至有人專作掠奪者,你可以知道那種悲慘世界。
聖經從第1卷書《創世記》到最後1卷書《啟示錄》,就是以「生命樹」和「聖城」貫穿全部。「聖城」提供保護,「生命樹」提供無限的滋養、自由,這些都來自於「柔和謙卑的愛」,都是在天父無限的豐富與愛裏面的。
人類的痛苦、恐懼,其實來自於「生命有限」,又沒得到保護,缺乏了、受傷了、害怕了,就用人的手段,甚至崇拜暴力財勢,想強行彌補、報復、貪求,乃至行惡,結果反而愈補愈破,愈綁愈死,惡質循環,自食惡果。
唯一根本的解決方法,只有回歸無限豐富而信實慈愛的造物主天父,而耶穌基督正是天父所賜,使不完美的人類,回歸天父的唯一管道。信歸主耶穌,在主耶穌的豐富裏,人們可以放心地享受愛與被愛,沒有恐懼,充滿感恩,沒有窮困、沒有捆綁、沒有掠奪,可以施捨,可以寬恕,也不再有仇恨,而能享受真正的幸福與自由,因為主已供應了一切豐富。這也是我堅定信仰主耶穌基督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師您的學問大家都很佩服,請問這和您的信仰有關嗎?
我只是盡我本份而已,但我確實從信仰中得到很大的力量。聽聽詩歌、隨口吟唱,我就會感覺找到了重心、人生充滿希望。聖經開啟了我的智慧,有時聖經讀著讀著就哭了,那是心靈最深處的感動。
當然,對口渴的人,直接給他喝一杯水,勝過對他講論水的好處,我希望你可以自己來體驗!詩歌音樂在我的FB粉絲頁(洪世杰博士),聖經在methdv首頁。
當然,對口渴的人,直接給他喝一杯水,勝過對他講論水的好處,我希望你可以自己來體驗!詩歌音樂在我的FB粉絲頁(洪世杰博士),聖經在methdv首頁。
你知道,我是學科學,很實際的人。我發現科學和信仰是完全相通的,甚至信仰可輔助科學,因為科學追求的正是造物主創造的規則 (事實上很多科學家、醫生都是基督徒)。我想你也知道,欠缺信仰的科學或富裕反而是很危險恐怖的。而且,很奇妙地,聖經沒有一處違反科學。耶穌所行奇蹟並非違反科學,因為科學永遠有例外,而且科學的定律本來就是上帝創造的,祂難道不能在特殊情況下造新律嗎?坦白說,就算是機器人時代,人類依然需要溫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潔淨的水,以及可信可靠的信任與真愛,就算科技再發達,人也不能失去重心。
我要強調,詩歌、讀聖經很有益,因它預備了我們。但這顆種子不能總是停留在預備階段,而是應當不斷尋求更加明白認識主的道路,尋求重心出路,與主連結,蒙恩新造,得其天養。在實際的生活中,得聖靈光照引導,與天父同工,自潔、滋養、發芽、紮根、茁壯、結善果,造福人群,在天父的志業事業上有份,見證顯明主的光耀,歸榮耀給天父上帝。也就是我們當在讚美感恩中,憑著信心禱告、尋找門路,勇敢地順著良心而行動,認識蒙福的正路,並成為「愛的導管」,愛人如己,解決自己和他人的問題,「在所行的善事上蒙福」,領受享受自天父而來的豐盛恩典,源源不斷地結出善果,種下一棵又一棵的生命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