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我尋找,我發現...」追求安全理財第一品牌的優質教學網站methdv
【洪世杰專欄】基金防崩術:領先指標、價量定律與半年線結構 ~ 洪世杰博士
買股票型基金,會不會擔心它意外崩盤,一去不回頭?
如果遇到意外空頭市場,大幅急速崩盤,會導致長期累積獲利的回吐,甚至嚴重長期賠本。到底是否有簡單的方法可以在大難臨到之前,提早知道而未雨綢繆?這不只是基金投資者,另外如股指期貨、選擇權的投資者也應該很關心這個問題,以便正確進行多(long)空(short)操作。
一般而言,這是所謂測頭測底(top-bottom)的問題。雖然股價本身是領先指標,較難預測,但經前人的不斷努力,也已研發出不少方法 (請思考方法背後的理由),包括:(數值僅供參考)
1.景氣領先月指標 (利率、訂單、非農就業人數、通膨率、M1B、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服務業採購指數 (NMI)、用電量...)。
2.巴菲特指標 (股市市值/GDP )小於0.8為低檔,大於1.5為高檔,因此時股價成長大於經濟成長太多。
3.股價指數(大盤)月P/B (市值/帳值)小於1.5為低檔。月P/E(本益比)小於10年平均本益比為低檔。
4,大盤月KD、週KD、日KD (KD是收盤價減最低價之值除以最高價減最低價之值,再經移動平均運算,K值較快,D值較慢,KD大於80表示高檔波動大,應出場,小於20為低檔應進場)。
5.大盤10年月均線 (低於10年均線為低檔,表示比10年平均成本低)。
6.融資餘額 (達歷史低點為低檔,達歷史高點為高檔,因會引發去槓桿化)。
7.巴菲特個股指標 : 好公司本益比超過50倍為絕對高檔,股價低於淨值的1/4為絕對低檔。(例如好基金可在它下跌近-75%跌幅時買進,漲一倍收回本金,詳見下註)
8.股市指數近5年以上增幅超過企業稅後獲利增幅,本益比漲超過一倍,創歷史新高(如1995~2000年的美股)。
9.如美元漲速過快 (即國幣跌速過快),會使人們變現觀望,股市流動性變差,直到國幣穩定落底。而若國幣漲速過快,也會使人們獲利了結、變現觀望。而日圓也是一個觀察指標,如果日圓大漲,常反應資金回巢(因投資人借日圓來投資),是股市流動性變差的預兆。
10.證券交易所每日公布的法人買賣超統計,以及期貨交易所每日公布的法人未平倉量統計,看外資、前五大交易人、前五大特定法人。
若外資未平倉淨多單維持逾萬口,或每天新增千口以上淨多單連續3日,或一次新增5千口以上,或大增5倍以上淨多單,表示外資立場偏多,或現貨同步買超數億元更可確認。若相反,則外資立場偏空。
11.高收益債券指數、VIX市場恐慌指數,是領先股市的指標。
12.摩台指期貨(法人為主)對台指期貨的價差。看法人與散戶反差。
13.券商分點統計,看大股東的籌碼進出。
14.看長黑日K線、長紅日K線。
15.央行開始第1次降息表示景氣開始衰退,央行開始第1次升息表示景氣穩定成長。2年期公債殖利率若高於10年期公債殖利率(殖利率曲線為負向),表示景氣開始衰退。高收益債(或Baa級債)常領先股市及景氣,高收益債對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利差如果逐漸加大,也就是高收益債價格走空頭趨勢,景氣開始衰退。
16.看到油價或原物料類股報酬率表現優於其他類股,若非股市底部即是頭部。
17.市場量縮導致價縮,成交量萎縮至極,少人買但也少人賣的低價為低檔。
18.財富/收入比率達歷史高點為股價高檔。特別是當美國FED官員在新聞中說認為股價太高、或油價太高了。
19.非農就業年增率和美股走勢背離 (不同調)。
20.美國超過6.35公噸的卡車銷售量和美股走勢背離 (不同調)。
21.標普500 Shiller通膨調整後本益比。
22.設備利用率若降至正常值以下為低檔,可買股票,等景氣復甦而設備利用率回復正常。
23.台塑化最低量最低價時為台股最低點。
在實務上,我也曾研發一種簡便有效的預估方法,稱作半年線法 (註):
將股價指數(大盤)的半年價格(是1~6月、7~12月的半年,不是任意6個月)的開高低收,畫成半年K線,配合半年內的成交量 (券商幾乎都有提供這種線圖),如果前半年成交量接近新高量,但半年K線價格卻接近持平甚至下跌 (或有波動大的長上影線、下影線),也就是量大價不漲,則後半年發生空頭崩盤的機率很高。若7月收黑常為兇兆。在高檔期,月成交量由降低轉為新高,也是市場結構反轉之兆。
至於底部,則看到月K線達到新低量,量縮價不跌而量增價穩漲,則可找到。系統回溯測試2000, 2001, 2002, 2007, 2008, 2011等空頭年即可驗證。
這是因為市場始於賣量出盡,終於買量出盡,而有下列循環階段:
交易者不斷拿錢測試成交的量價 (符合凱因斯的失衡定律),追求低成本及高售價,但只有暫時部分均衡 (成交不代表均衡),因流動性缺口 (供需反差或成交量反差) 而造成價格移動,推向力量出盡的飽和均衡區。且因市場恐慌,使得流動性缺口極值,亦即價格轉折點,常會伴隨價格陡升陡降、成交量放大的現象。換言之,當高價高量切換到高價低量(然後是價跌量增),或低價高量切換到低價低量(然後是價漲量增),都是轉折的訊號,產生價格高低點及漲跌報酬。也就是說,無論是高價高量、高價低量,或低價高量、低價低量都難持久,而形成價格的至高區和至低區,
各階段按次序說明如下:(長線可用月或週觀察,短線可自行設間隔)
1.量價雙升:賣量出盡後,買量大賣量小,漲價取量。先從低量低價開始測試,基於流動性缺口,漲價預期,逐漸提升量價以求利潤極大化 (符合馬歇爾的生產者剩餘定律)。
2.量減價漲:買量小賣量更小,漲價取量。價格漲幅未到位,需求未飽和,供給未過度,因惜售心理,可能出現量減價漲的現象。
3.量大價不漲:買量和賣量都大。待量價雙升達到一個高檔飽和點 (暫時均衡點),需求飽和,甚至已出現異常爆量大漲週,觸發中長線持倉者大量清倉賣出,供給過度,波動加大,導致量大價不漲。之後,必須降價才能增量 (價量背離)。此時市場結構已悄然轉變,參與者已悄然換手,市場進入紛亂整理階段,大戶退居場外觀望,等待沉澱。
4.量增價跌:賣量大買量小,降價取量。這時交易者發現,因需求飽和,加量已無法提高利潤,反而會使價格下降而利潤虧損,且市場已供給過度,於是產生跌價預期及風險趨避,在場外的不進場,在場內的則恐慌抛售,降價取量,進入量增價跌階段。
5.量減價跌:賣量小買量更小,降價取量。市場氣氛改為預期更低價後,進入量減價跌的反測試階段。交易者轉而尋求小量低成本買進,量減價跌 (價格愈低賣者愈少) ,也會和量增價跌輪番出現,直到量價均達最低的低檔飽和點 (暫時均衡點),此時,政府為穩定金融、促進就業、投資、及經濟成長,便會再度發放利多救市,而此時因不穩籌碼已淘汰,救市效果最佳。
6.反覆築底:在空頭期間,量減價漲、量增價漲、量增價跌、和量減價跌都可能反覆出現,清洗浮額,反覆打底,然後起漲 (例如: 在某個低價週成交量創1年來新低後起漲,但最低價可能是在量增價跌時),交易者發現提升價量可以穩定提高利潤,恢復漲價預期,於是再度進入量價雙升的階段。
應用上,關鍵參數在於觀察間隔,要用日、週、月、季,還是哪一種?
據我研究的結果,對基金或指數的崩盤現象,是以半年最為合適 (是1~6月、7~12月的半年,不是任意6個月),因為半年間,至少有2大財報發布,6個月的政府數據,加上年度及跨區比較,訊息足夠做預測,得到的價量數據較定態、較能準確預測。而底部區因反應較敏感,以月為觀察間隔較佳。
目前無論是投資學,還是經濟學的教科書,都沒提我的這個方法與理論分析,但這確實是簡便有效的方法。
藉此,我也要提醒讀教科書的學生,應多加強實際問題與現象的收集、觀察、及思考,並學會減法,尋求致用,你會發現書本上什麼才是有用的,什麼是沒用的,去蕪存菁後,使知識產生力量。切勿囫圇吞棗、大而無用,只求應付考試、虛有其表,甚至最後覺得讀書無用就糟了。
安全理財方法相關文章
註:詳見洪世杰博士著,穩中求富的安心理財法,文經社出版 (2010年7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