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世杰專欄】流動性結煹:量不量,有關係!讀懂市場價量與5個應用 ~ 洪世杰博士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 因為日久必能得著。~ 聖經傳道書11:1     ...  ...      ...     ...

投資圈裏有句忠告:「不要買那些不知誰會接手的東西 !」
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投資學課題:流動性原理。例如投資了某項房地產,卻不知道哪些人會用更高價來買,很可能到時會找不到對的人賣出,而被迫只能賣低價而賠錢。這幾年陸續傳出房地產投資客慘賠的消息,就是這樣來的。這也可以看出,資金流動性對投資成敗的重大影響。

歸根究柢,投資獲利終究是來自於「人」(或稱「籌碼」):如果是投資股票,跟緊一流的企業家,會讓你的資產翻倍再翻倍;而投資其他標的,也是基於人的使用需要,有「人」不賣造成有「人」高價買 (觸底),有「人」不買造成有「人」低價賣 (觸頂)、大戶帶頭買,造成散戶跟著買,大戶帶頭賣,造成散戶跟著賣。所以,投資其實是投資於「人」。一個成功的投資案,必須要能比特定買家先買,比特定賣家先賣,「找對人並控制成本和最低必要報酬」。先有「連結關係」,後有「使用關係」,才有資金流動。若不知買家,不知賣家,商品如何流動?如何低買高賣?這樣也就很難獲利了。

經濟學大師凱因斯 (J. M. Keynes)對投資有深入的觀察。他認為景氣復甦的關鍵在於「投資」,而投資又取決於「流動性( liquidity)」。所謂流動性,指的是貨幣以及能產生貨幣移轉的交易或成交量。人們若預期流動性將變低,就會促使人們不投資,因而惡性循環,相反地,人們若預期流動性將變高,就會促使人們去投資,因而良性循環。試想如果你原本想投資房地產,但遇到央行大幅升息使得利率太高,使你和後來的投資者因資金成本太高而不願接手,沒人要買,資金後繼無人,而且你可能還會怕將來找不到高價買方接手,因而就不投資了。先有不買,才有降價求售。然而,若目前的價格和成交量雖屢創新低,但價格和資金成本都很低,是少見的低成本環境,且最壞情況也不過如此,反而是投資的好時機,因將來流動性恢復正常後,必會有高價買方接手。所謂「利率至關重要」,指的其實是,利率所引起的資金流動性改變。
凱因斯用了許多篇幅來解釋流動性的意義。他的論點主要在流動性偏好與流動性陷阱這兩方面。

1. 流動性偏好:人們會為了預防、交易、及投機來持有資幣。
2. 流動性陷阱:人們持有貨幣,有可能無限制地儲存在保管箱,而不願拿出來消費或投資,因為他們有預期。他們可能預期物價(或債價、股價)還會跌更低,預期利率或股利率還會漲更高,所以想保有現金等過陣子再說。這種保守心態導致了市場資金後繼無人,而使市場流動性不足,並且惡性循環。雖然凱因斯認為有流動性陷阱存在而偏好財政政策,因為即使央行持續印鈔票,也無法將貨幣引導至投資和消費的正途上。但以2008年以來的經驗,現代全球化投資工具增加,央行的QE (持續印鈔票)還是有效。有趣的是,持續印鈔票而使物價下跌的原因不再是儲存在保管箱,而是因過度投資原物料,造成庫存過剩而物價下跌,以及低利率造成的高負債及其信用風險。

投資真的要懂很多嗎?我曾看到有人只懂市場價量籌碼的流動性,就賺進上億的財富,可見價量籌碼流動性的結構水準值及變化值,蘊藏著極珍貴真實的金礦。因為,市場上的交易者,總是不斷拿錢測試成交的量價 (符合凱因斯的失衡定律),追求低成本及高售價。高價及低價皆符合交易者的利益 (低價當成本,高價當售價),但極值曲高和寡,往住只能有暫時部分均衡 (成交不代表均衡)。因當權者意志及流動性缺口結構 (供需反差或成交量反差) 而造成價格移動,推向出盡的飽和均衡區。且因市場恐慌,使得流動性缺口極值,亦即價格轉折點,常會伴隨價格陡升陡降、成交量放大的現象 (軋空或殺多的停損潮)。當高價高量切換到高價低量(然後是價跌量增),或低價高量切換到低價低量(然後是價漲量增),都是價格轉折的訊號,產生價格高低點及漲跌報酬。換言之,無論是高價高量、高價低量,或低價高量、低價低量都難以持久,而形成價格的至高區和至低區,安全投資就從這裏開始。

市場始於賣量出盡 (觸底),終於買量出盡 (觸頂),有7種流動性的市場結構變化,互相搭配而有轉折意義:實漲量、虛漲量、等待量、飽和量、實跌量、虛跌量、低接量,構成一連串規律的循環順序過程。亦即一般常見的價漲量增、價漲量縮、價平量縮、價平爆量、價跌量增、價跌量縮等格局結構。
其中較具意義的是,
1.爆量價不漲,常是最高價,後勢易跌。
2.爆量價不跌,常是最低價,後勢易漲。
3.每次爆量換手會使籌碼更加純化,而淬鍊出穩定方向,應留意籌碼純化方向是偏空或偏多。
4.法人的買賣增減量、未平倉增減量或巨量,會比較有預測性。
5.開盤熱區成交量若低於平常,當日不易有大行情。午休淡區成交量若低於平常,下午及次日易有大行情。
6.價漲量增,或價漲量平,配合價平量縮為牛市,籌碼安定純淨,正在建樓,對作多有利,可在買量未出盡前進場作多 (初升段、主升段),而在末升段獲利出場,反之若價量背離,籌碼紊亂,作多難成。
7.量縮,代表原方向或新方向沒力,籌碼純化,若價格卻大漲或大跌,出現這種效率性常是供需缺口或轉折訊號,應配合之前及之後是價平爆量、價漲量增、價跌量增而有不同意義。爆量後量縮一半以上,若屬原方向沒力,就表示要轉折,因之前的籌碼方向已發散出盡,所剩無幾,新方向就可以輕易展開。

掌握這些結構次序變化,並顧好進場價、停損價、阻力價,就容易獲利。別急於成交而被現價誤導,而陷於騎虎難下,「格局決定結局」,量先價行,我們常會看到極小量即是「歸零」的低價買點。實務上,應設適當的時間間隔,做為觀察及進出。
在此我引用我另一篇文章「趨勢結構:WIN順勢投資術」的一段話做為註解:

...觀察成交量的變化,可預知是否將有大事要發生。我們可以把成交價想成贊成或反對,而成交量就是「得票數」,因為市場上的方向必須透過實力來證明,在高檔區有賣壓,再有人買的時候,買的力量要夠大,買方的得票數要夠多,才能夠證明方向要向上,否則就會向下,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在盤整,市價不漲不跌的時候,出現成交量放大,那這個放大代表市價會有比較大的變化,要出大事了,如果這個成交量放大之後是下跌的,那代表是要往下走的,代表他是換手換到比較空方的,接下來就會往下掉,那如果這個成交量放大之後是往上走的,那代表他是換手換到多方的手裡,代表他應該會有一波的漲幅。另外,大量區決定的高低價位,往往代表大戶在開天闢地,深具意義,所以有起點大量、輔助大量,與終點大量的現象。
(量縮) ...與爆量相反,它的成交量很冷清,沒什麼人買,也沒什麼人賣,小紅小黑,看似不起眼,但這樣也是會出大事的前兆,因為沒什麼人買,也沒什麼人賣,那這些股票到底掌握在誰的手中呢?如果是掌握在對未來樂觀有信心的人手中,非高價不賣,那接下來就會大漲,那如果相反,這些籌碼是掌握在在對未來悲觀沒有信心的人手中,他就會擔心是不是沒有人接手買,那他就會想用更低價拋售,那接下來價格就會大跌。我們可以把「爆量」想成買賣方出盡力量打架,所以總量是累加,那「量縮」的意思就是有一方棄守 (或已獲利回補,改變立場),只剩一方在場(勝利方,或暫留方),所以總量縮小 ,但這只是暫時現象,因為敵方已消滅殆盡,勝利方(含歸順者)接下來就會大肆掠奪,擴大版圖了。跟著無敵的勝利方走,往往就有利可圖。...

以商業的角度看流動性,就是了解客戶、供應商是誰,以及他們的限制、習慣、計畫、目標價。若讀者有興趣,可去找相關的論文來研讀。我在這裏提出一些流動性原理對投資的啟示供大家參考:

1. 股價:
股價高檔漲速過快,(例如指數走勢在高檔變陡,或在高檔有異常月報酬),流動性愈差,因為理智的人會發現股利率已達低位(例如4%以下),或本益比已達高位,不如先變現觀望,等股利率回到高標、本益比回到低標再買。法人(外資、投信...)是金融市場的主要大買主,他們的活動習慣、計畫及選擇深深影響市場流動性。一般而言,每年的5月到8月(或到9月)是股市淡季,股價也較便宜。當市場量縮導致價縮,成交量萎縮至極,少人買但也少人賣的低價為低檔底部區,適合安全投資。
2. 房價:
房價高檔漲速過快,租金報酬率已達至低(例如2%),流動性愈差,不如先觀望,等租金報酬率回到高標再買。
3. 利率:
利率變化過快,無論是漲是跌,都會使人們變現觀望,流動性變差,直到利率穩定落底。央行開始第1次升息表示景氣穩定成長,央行開始第1次降息表示景氣開始衰退。2年期公債殖利率高於10年期公債殖利率(殖利率曲線為負向),景氣開始衰退。高收益債(或Baa級債)領先景氣,高收益債對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利差如果逐漸加大,也就是高收益債價格降價,景氣開始衰退。
4. 通貨膨脹率 (或石油價格上漲率):
通貨膨脹率變化過快,無論是漲是跌,都會使人們變現觀望,股市流動性變差,直到通貨膨脹率穩定落底。看到油價或原物料類股報酬率表現優於其他類股,若非股市底部即是頭部。
5. 匯率:
匯率影響出口及外資,對仰賴出口及外資的亞洲新興各國而言,尤其重要。如美元漲速過快 (即國幣跌速過快),會使人們變現觀望,股市流動性變差,直到國幣穩定落底。而若國幣漲速過快,也會使人們獲利了結、變現觀望。而日圓也是一個觀察指標,如果日圓大漲,常反應資金回巢(因投資人借日圓來投資),是股市流動性變差的預兆。

其他相關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