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我尋找,我發現...」追求安全理財第一品牌的優質教學網站methdv
【洪世杰專欄】事後走勢圖可信嗎 ? 再論行為財務與效率市場的7大投資應用 ~ 洪世杰博士
科學理論並非在任何情況任何時候都不變,自然科學如此,社會科學更是。
在16世紀時,達文西發現光有繞射 (繞過障礙而重現) 的特性,認為光和聲都是屬於波動能量 (只是介質不同),過了一百多年,17世紀的牛頓發現光總是直線前進 (故稱光線),會被鏡面反射、折射,而且會被阻擋而成影子,所以斷定光不是波動,而是一種粒子。因為牛頓是物理大師,又言之成理,在後來一百多年的時期,人們也就這樣接受了光粒子說,直到19世紀,一些獨立思考的科學家重新研究300年前達文西的光波現象,而馬克士威 (James Clerk Maxwell) 集其大成,將電、磁、光納入電磁波方程式,並證實真空中的光速等於電磁波的光速,人類萬年來終於發現了光的複雜性,它是同時具有粒子及能量波雙重性質的「量子」。
後來,投資大師索羅斯深受啟發,就將他的基金命名為「量子基金」。
引用這段科學界的著名公案,是想告訴大家,自有人類以來,多數人都是盲目從眾,而獨立思索者常能勝出 (如聖經所講尋求上帝者)。在知識的追求上需要獨立思索,前人的發現可能只是供參考的特例,而在投資管理上更是如此,畢竟攸關自己的存亡成敗,更應親自實證考究,而不可道聽塗說、冥頑不靈。
在行為財務與效率市場的30年諾貝爾奬之爭那篇文章中,我已闡述了,行為財務學派主張:現價未反映真值,總有主動套利空間,而效率市場學派主張:現價迅速反映真值 (價格呈意外之隨機漫步),無主動套利空間,只能靠基本面意外的加速成長或衰退改變價格。他們雖針鋒相對,但皆各有所本,也都言之成理,那麼,這兩個學派對我們投資有什麼啟示呢?
以股票市場來說,就我的研究歸納如下:
1.靜態不代表動態,過去不代表未來
因市場是風向球,常有隨機、意外、反常、反轉、測不準、不可測的一面 (厚尾非定態)。很多時候,正如效率市場學說所言,股價早已領先反應資產價值、盈餘、盈餘成長,甚至連未來盈餘加速成長也已經反應了,所以就算今日公司財報新聞亮麗又如何,也不過是昨日黃花,現在股價反而要反應公司未來的問題了,所以常看到好消息一出,股價就立馬下跌,前面漲得好好的,卻瞬間翻臉。另外,就像選舉前後,由選後靜態看來,選舉過程似乎是理所當然而確定的 (事後諸葛),但其實不然,在選舉當時可能稍有隨機意外的風吹草動,選後結果就完全不同。過去與未來的差別,靜態與動態的不同,確實存在這種操之於神、難以預知的「不明不定」,所以即使握有歷史走勢資料,對市場保留不可知與彈性,是必要的。例如有些跨日、跨月策略,看事後靜態資料似乎明明是理所當然的延續走勢,但實際去做卻不盡然。用事後靜態資料建立策略模型也會有問題,例如,某人當選為班長,在事後你可以解釋說因為他人緣好,所以當選,但在事前你卻不能只用「人緣好」就預估他必然當選,顯然會當選是多重因素所構成,例如長相好、成績好、負責任、不缺曠...等種種因素,甚至還要再加上一些運氣,例如沒強勁競爭者之類。如果在事前只看「人緣好」就投資他,失敗的機率是很大的!
很多的走勢,看似必然,其實是偶然 (頂多是不意外,卻還沒到必然的程度)。有時就算對某些人是可預知,但只要對自己是費解迷惑,自己就應避免介入。這就像我們在地球,肉朖永遠看不到月亮的另一面,因為她也會自轉,永遠只有固定的那一面對著我們。「豬的教訓」可為警戒:豬每次走向主人時,都順利得到食物,久之使牠以為理當如此,但就在牠渾然不知的未來某一次,卻反被主人當作食物吃掉了!所以,巴菲特不常交易,只在他熟悉的市場情況下 (僅2%),做他的投資,道理在此。
2.市場的規律在於參與者結構的規律
但市場也是投票機、體重計,有必然、規律、可預知的一面 (限制關係式),在半效率市場更是如此。以前沒網路沒電話時,報價靠印刷品傳送,資訊傳送慢,早知道的人先買或先賣股票就必能賺那些後知者的錢。現在網路發達,但「春江水暖鴨先知」,「先知的鴨」只要賺「後知的豬」的錢就夠了。
市場中有贏家有輸家,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贏家和輸家的行為各有其規律。例如:大戶得勝贏得主導權,接著必會長驅直入、擴張版圖,價格必定大幅移動;還有,若長期持股大戶已獲利出場了(退潮),籌碼鬆動,後繼無人,就會只剩下短線空方以及「易受恐嚇」的受限散戶,接力出場的空頭期,若能知道對手是誰 (或不是誰),掌握他們的結構、計畫、收訊、定錨、動機及限制,就能正確估算出必然結果,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即「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3.市場會受氣氛影響
市場很偏心。在多頭期,縱有壞消息,還是易漲,所謂眾志成城;但在空頭期,縱有好消息,仍是偏跌,所謂樹倒猢散,直到參與者結構改變。大空頭要等到大黑量被逼出,才能止跌。
4.人性化系統
追根究柢,贏家洞悉自己和對手的限制,採用的訊息、模式皆與輸家不同或相反 (輸家不能、不敢、不願、不知、不屑或不易為),而且贏家有效率效能,會系統化規律執行,遠離易敗點,並利用輸家「跟從雜訊、憑直覺、到被迫出」,一連串的偏誤 (主要是恐慌) 及限制。贏家崇尚神速、神智、神勇、神準、神忍、神隱。
5.市場向真值移動,但預期和真值都會波動
就像選舉,在結果確定前,預期和真值都會變,真值會影響預期,預期也會影響真值 (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sy),人們依據預期來交易,形成正向或負向反饋迴圈,故價格很大一部份取決於市場心理。然而,因人有最佳化資產選擇的理性考量,會避開泡沫及高風險,價格將向真值移動,而一旦真值明朗,調整速度 (驚喜或失望修正) 也可能快到令人措手不及。(效率市場的巨大力量)
6.次佳方案
以市場的二八法則來看,平均值就是輸家值,但一般上班族,若難以達到贏家境界,寧可奉行均數法則,鎖定具長期競爭力的產業或國家指數 (或巴菲特級的長青公司),平均分散、降低成本,靜待經濟基本面的意外加速成長。這樣至少能避開人性弱點,不會追高殺低,不致錯過大漲期,風險報酬效率尚可,不失為次佳選擇。但在泡沫化時應記得出場 (如2000年時的Nasdaq),也應避開已泡沫化的國家或產業指數。
7.共同基金難以超越大盤的原因
共同基金經理人不能拒絕客戶的資金指示,會被迫買進高估、不良的公司,被迫在低價賣出,甚至會被國家要求護盤,不能像巴菲特那樣自由控制資金,集中投資在低位的少數好公司,再加上共同基金管理費較貴,績效難以超越大盤其來有自。故不能以其難以超越大盤,就全盤推翻像巴菲特、索羅斯那種獨立對沖基金的主動式管理績效。真正的投資家,不是賭徒,是不會「白努力」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