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世杰專欄】泡沫化、去槓桿化、與金融危機救市J曲線:5大重點 ~ 洪世杰博士


能夠生存的物種,不是那些最強的,也不是最弱的,而是那些最能適應變化的。( Charles Darwin, 英國生物學家)

中國大陸自今年(2015) 6月中旬發生股災以來,短短2個月上証指數暴跌超過30%,兆元救市後,仍於7/27黑色星期一單日暴跌8.48%,創下近8年單日最大跌幅,同時使台、港股也跟著成為外資放空標的,去槓桿化的結果,受災竟比希臘還慘重,或許連歐美股市也會受影響。這樣的態勢確實值得投資者注意。

「對資本家而言,重點不在於發生了什麼新聞,而是接下來該怎麼做。」其實,新聞是寫給政府和局外人看的,不是寫給贏家看的 (想想那些放空大賺的人,和那些可以用1/4價撿飇股的受惠者)。

我寫這篇文章,是想藉此闡明,對於像索羅斯、葛拉漢等猶太投資高手那樣的人,他們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和做法?
1.泡沫化
先有泡沫化(槓桿化)才會有去槓桿化,泡沫化就是元兇。但哪個政府不希望股市泡沫大漲挹注財政?就算最後崩盤,對國家還是有淨賺,(只是苦了散戶投資者),所以,古今中外,股市泡沫化都是必經之路,也是央行保成長抗失業的必要之惡。股市大盤本益比(股價/每股盈餘)達30倍以上,即一般所稱的股市泡沫化。自1980年代以來,由於技術進步、服務業及科技產品主導、全球化產能擴張使物價下跌等因素,使得美日歐等先進國家年化通貨膨脹率不易大增,央行又怕通貨緊縮,寧可大量印鈔任由股市房市泡沫化也不願大幅升息,以泡沫化除通縮的結果,使得景氣擴張及多頭的期間愈來愈長,景氣衰退反而少見了。政府非常、非常害怕通貨緊縮,及其螺旋式景氣衰退造成高失業率及社會不安,寧可縱容股市房市資產泡沫化。以現行美央行FED的標準,年通貨膨脹率要達2%才算正常安全,在此標準以下,FED都偏鴿派,不會採大動作緊縮。而在通膨見頂,利率見頂之前,銀行因升息有利而增加放貸,且還是有人會借錢投資來獲利,因而創造市場買氣,升息也使債市跌價,資金轉入買股,股市仍有上漲空間,以過去經驗,美國多頭泡抺期可長達近20年,泡沫直到通膨率和利率大漲到頂,去槓桿化出現才會結束,這時景氣衰退也就來了(但期間不會如以往長)。

2.去槓桿化(deleveraging)
狹義而言,槓桿是借錢融資,而廣義而言,只要能以小搏大都算槓桿。槓桿資金有怕大跌的不穩定體質,一旦市場高度槓桿化,稍有風吹草動即會崩盤,需待去槓桿化,使市場籌碼穩定後,大戶資金才會開始回流。
自1980年代全球啟動降息趨勢,以及衍生性金融商品逐漸風行以來,使用槓桿的槓桿化,以及去槓桿化所衍生的股災,便成為市場小戶大戶的家常便飯。
例如:日本利率亞洲最低,長期0利率,所以日本人流行借日幣買澳幣、人民幣、亞幣、買亞洲股票基金,包括陸股。(他們大可透過台、港的ETF買進,並用放空台、港的期貨作保護)。
當然陸股在國內也不乏槓桿資金,截至今年5月高點,僅傳統2倍融資(利率10%),就已突破2兆人民幣,這僅是冰山一角,還不包括高達5倍的地下融資(利率超過20%),它們都是跑短線的,這些不穩定的槓桿作多資金的天敵,就是像索羅斯量子基金那樣的放空對沖基金「去槓桿化」。放空者用暴跌來威嚇逼退作多者,作多者為避免急速破產,只好急速退市,而大家一起急退,就引發更大暴跌,使放空者大賺,好像核爆的原理,此即去槓桿化,這當然也會上新聞頭條。這次陸股股災,絕非第1次,也不會是最後1次,在去槓桿化時,懂放空者勝,有現金為王,以備將來低接。

3.政府救市可信嗎?
中國政府財大權大,然雖用盡各種招數,動用所謂上兆人民幣救市,為何股價還是下探?
1)政府表面上雖信誓旦旦,但實際動手有MSCI、WTO、IMF等國際組織的制肘壓力,且有干預市場的爭議,自會有所顧忌。
2)所動用的公資金有限(證金公司的2兆是向銀行借來的),私資金將本求利,短線上現金為王,大家只是先做做樣子,緩兵之計。他們的目標在等再跌去槓桿完成,籌碼穩定後,逢低買進,屆時才會擲地有聲,不致浪費子彈,將來也好獲利退場。(台灣的國安基金都是這麼做的)
3)政策有落後效果,而且政府先小幅測試,才逐漸加大,常需再經數度下跌去槓桿化,使籌碼穩定,才能有效重聚人氣。
4)大戶、外資早看穿這結果,又怕將來跌價不易出貨,所以趁政府救市扯後腿,逢高賣,逢低也賣,甚至在台、港股大布空單。
5)槓桿散戶最怕的不就是跌破底線斷頭嗎?而放空大戶要大賺,首要目標自是重兵重砲攻破這個防線,使槓桿多方潰不成軍、恐慌抛售,所以底線不破,就不會逆轉起漲,奧秘在此。
6)我稱這是救市J曲線定律(先跌後漲的滯後反應),請注意,政府救市的目標,只是緩跌,不是止跌,也不會馬上逆轉勝。所以不宜急著在救市之初進場買,短線的拉抬是給之前沒出場的人逃命用的。

4.對其他股市的影響
中國(含香港)股市,市值占全球市值17%,為全球第2位,GDP也是全球第2位,影響力不容忽視,特別是對亞股。7月爆此股災,又正值美國升息之年,去槓桿化與1997年7月開始的亞洲金融風暴相似。可以想見索羅斯基金那樣的放空對沖基金,已在摩拳擦掌,伺機放空亞股亞滙。無論投資的是何種股市或股票型基金,若不懂放空,或許靜待股市沉澱再進股市為宜。

5.中線錯覺陷阱
若問10個投資過的人,或許會有8個賠錢在中線,他們會說,我不是買在最高點,怎麼會賠錢呢?
不錯,拿SSE上証指數史上最高點2007年10月的6124點,及2015年6月的5178點來比,4000多點算是低了,可是,以中國上市公司大量IPO(增發新股)稀釋每股盈餘,以及籌碼穩定度來看,或許2000點才是低點,8年前買在4000點的人,若錯過賣出點,可能還要再等8年才不會賠錢。
據說大陸券商聯合公告在4500點以下不減持,並會增持股份,似乎意味4500以下都是買點,但其實並不一定可信,稍後中國國務院也已明確駁斥了4500底線說。因為即使券商他們現在如此,也不代表永遠如此,而就算他們如此有信心,他們的力量也不足以改變市場,這可能只是緩兵之計的口號罷了。
中線的確引人遐想,就像海市蜃樓的錯覺陷阱,想穩健投資獲利的人一定要當心啊!

6.金融危機下的安全理財
槓桿化與去槓桿化,雖使市場波動加大,其實只要我們懂得要領方法,非但不會受損,反而會因為市場能量增大,而使投資獲利倍增。
市場價格的負能量如石頭下落,正能量如氣球上浮,適時適己的放空與作多,必能獲利,至於如何適時適己,就得靠平日的修煉眼光了。
我常把投資想成風車,怕的是風力太小,風平浪靜而動力不足,卻不怕風是東南吹還是西北吹。

以下,摘錄我之前回覆學生專訪時的一段話做為結束:

...這是我上課時講的,市場擁有不規則訂價權、時間權,金融市場價格「厚尾非定態」、「資訊及波動不對稱不完全」的相關問題,也有人稱隨機漫步(random walk),也就是它的報酬平均值與標準差會改變,所以你現在看它像牛,接下來可能像馬、像熊、甚至四不像都有可能...這都是它的自由權。但投資者的本金有限,若老是被它騙,賺小賠大,本金就賠光了。這是系統風險,如風吹不定,難以預測,且難以分散,也無法用看新聞來避免,但絕非無解,因為絕非任何時段、任何市場都是完全效率。
人其實可以設計一種引擎系統,像風力發電那樣,只要風力夠強,無論風的方向皆能產生電力,將雜亂無章而浪費掉的市場能量,收集儲存轉為規律推進的動力,也就是將市場的資訊能、價位能、量位能、利誘能、恐慌能..等等,轉化成現金流。我所知道的一些投資高手就是這麼做的。
我研發的系統已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可利用半效率市場籌碼結構通道、追蹤趨勢、價量分析、隅角解、安全邊際、或犄角解法,也可透過條件單的下單技巧,避開橫下陷阱,最適化密集迅速調整持有標的、期間、目標價等等,在我的書中,及我開的進階課程都有詳細的介紹。
輸家行為是極大化自以為是的報酬率,迷失於雜訊嫩盤軟盤,又不能管好風險,就像飛蛾撲火,撲向虚幻的可能,卻中了埋伏,因而在劣質投資案消耗太多財力,變成消費,而非投資。
贏家行為則不然,他們安然行於適合自己的安全軌道計畫中 (如同在海底隧道不怕海浪),知道自己和別人的計畫限制,確知維持穩賺才投資,是先極大化安全投資案量 (一筆錢寧可分給多個好策略),再極大化槓桿與複利,報酬率適中,極小化風險,投資額隨投資案品質而定。
我一直強調的投資觀念是 : 「先贏再戰」、「買到即賺到」,是一種必然,而非取決於或然。資本家會先找到適合自己的隱藏空間 (聖經裏神隱的觀念),不受利誘,有所不取,方能不敗。期待值及目標價符合實際,安全第一,必然穩賺,只是小賺大賺而已,絕不會糊里糊塗讓自己掉入迷宮陷阱。而且是主觀上「因真知而投資,我知其隱而正信」,賺知識財,不賺僥倖財,不是只因錢而投資、或因幻想可能而投資,也不要讓焦點重心受限在不能掌握的雜訊變化,這是投資和賭博最大的差別。資本家必會遠離或是或非的虛妄,而看見隱藏的真實空間,立基建造在紮實可信的磐石陸地上。 ~摘自洪世杰博士專訪(2014)

安全理財方法相關文章
另詳見洪世杰博士著,穩中求富的安心理財法,文經社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