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我尋找,我發現...」追求安全理財第一品牌的優質教學網站methdv
投資是賺忍耐財:邱永漢 (台籍日本投資家) ~ 陳思翰
有耐性或沒有耐性的差距,在股票投資上最能顯示出來。購買股票時,大致以2年或3年時間為目標,以一倍漲幅為理想。~邱永漢
邱永漢(1924年3月28日-2012年5月16日,台籍日本投資家),本名邱炳南,出身臺南,父親邱清海是有名的臺灣實業家,母親堤八重則是久留米出生的日本人。邱永漢自幼在臺南州臺南市高砂町長大,小學畢業後就負笈台北,1942年(昭和17年)畢業於臺北高等學校,與前總統李登輝、前國際法院法官暨副院長小田滋、和臺語語言學家王育德等人都是台北高校同時期的同學。他歸化日本後改名為永漢,之後長居於日本,被譽為「日本股神」、「賺錢之神」。其亦在台創辦永漢日語(擁有台北中山北路大樓)、永漢國際書局(推介日文書報雜誌商品為主)及《財訊》雜誌、高爾夫球場等。邱永漢接受專訪時坦言:「將來我死後,會把財產捐給慈善團體。我是一個零身家的富豪。」
邱永漢的青年時代,大多是在日本度過的。由於父母不在身邊,他很小就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凡事自己做主。
1945年9月,恰好二戰結束,他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學部。在校期間,他表現積極,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形勢給予了極大關注。當時的日本言論管制基本解除,學生運動蓬勃開展,他與法政大學經濟教授薄信一君共同組織了"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會"。在他的提議下,這個研究會主要調查了在戰火燒後的廢墟、臨時搭建木板屋居住的空襲受害者的實際情況和社會輿論反應。這是日本戰後第一次進行的實態調查和輿論調查,是反映日本國內情況的第一手材料,是一個大膽的創意。當邱永漢把一篇題為《壕捨生活者實況及輿論調查》的論文資料送到報社後,三大報紙都刊登了這次消息。
邱永漢學成後返台繼承家業,曾經營過建築公司、當過臺北市私立延平中學英語教師(與前總統李登輝、故司法院大法官洪遜欣、及故中央銀行總裁許遠東等臺籍菁英均曾應聘任教該校)、華南銀行的智庫研究人員等。
邱永漢本身也雅好文學創作,他在台北高校時即創辦詩誌《月來香》,參與台灣文藝家協會,在西川滿主持的文藝雜誌《華麗島》、《文藝台灣》發表作品。其日文詩作〈鳳凰木〉、〈癈港〉,戰後由台灣詩人陳千武翻譯成中文,之後被收錄在陳明台主編的《陳千武譯詩選集》裡。
1955年並以描寫因對國民黨政府絕望而亡命至英屬香港之台灣青年為主人翁賴春木及友人偷渡後之窘迫生活與心路歷程,寫成「偷渡者手記」,在日本『大眾文藝』雜誌上連載,獲得好評。這部作品經修改並加上另一部中篇小說「檢察官」(一位日治時期通過文官考試並在日本任檢察官的台灣人王雨新,戰後回到台灣擔任檢察官,卻因揭發貪官、得罪污吏而在二二八事件中被迫失蹤的故事,被認為是描寫其同鄉同學王育德的兄長、畢業於東大法學部、戰後回台任檢察官的王育霖)而成為《香港》一書,榮獲日本文學界最重要獎項之一的直木獎(第34回),成為首位非日本籍人士得到該獎者,讓他成為文藝界名人。
邱永漢說,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光榮,可惜那一年同時獲得另一重要獎項芥川賞的石原慎太郎,把所有得獎者的光芒都掩蓋過去。但他的作家之路只有月刊雜誌來邀稿,沒有一家報章來約他寫連載,這樣他不僅不能成為百萬日元作家,而且文學前途也受到限制。以往他所寫的小說,都是發生於日本讀者陌生的環境中的故事,故事本身在吸引讀者的同時很難達到心理的默契與溝通,如果想在文學上有更深造詣,文章本身必須觸及日本的文明或日本人較為關心的事,或許在文學界能引起轟動。所以他開始以局外人的身份“第三隻眼”看日本,和投資股票撰寫報紙專欄。
邱永漢作為跨越中、日及台、港地區的投資家,他的經商動機最早開始於1946年。當年2月,由於載送復員和返回日本者的船要開往臺灣,他決定離開東京而返回故鄉。當時二戰剛剛結束,受戰爭破壞物質缺乏的日本本土,與外地的交通基本斷絕,糧食嚴重不足,尤其是砂糖等貴重物品。而砂糖的產地臺灣,雖大量生產砂糖,但由於空襲和潛水艇的攻擊,無法運到海外。供求的極度失衡,使偷運砂糖成為非常賺錢的行業。他也受到引誘人夥,但禍不單行的是他的偷運史只有3次,可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最終使他變成了窮光蛋。手裡沒錢,他的生計受到威脅,為了生活,他在一位東京大學學長的幫助下找到了銀行的工作。開頭6個月是以研究員的身份上班,後6個月的職位是調查課長。這一年期間,是他半生來惟一的受薪時代。
1948年12月,迫於臺灣的政治氣氛,邱永漢被逼搭機飛往香港,其後6年時間,他一直在香港生活。初到香港,他過著寄人籬下般的生活,語言不通,沒有朋友,也找不到工作。可後來發生的一件很偶然的事件,揭開了他的賺錢生涯,也奠定了他作為投資家的原始資本積累基礎。一天,他寄居的家裡來了一位住在日本的臺灣人,這位臺灣人買通了一艘貨輪的船長,以船員身份到香港來購買盤尼西林和鏈黴素以及糖精,這些物品在日本極其稀缺,價錢通常都高於香港地區的7至8倍。走私無疑可賺巨額暴利,但需要許多裝貨卸貨的技巧,以避免美國憲兵檢查,況且大量走私也不是個人行為。當時盟軍司令部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允許外國人寄救濟品給日本人或住在日本的外國人,一次寄得太多,或多到足以做生意的分量時,海關就不能通過,但如果各種東西的分量少的話,包裹是可以收到的。邱永漢受到一種啟發,通過包裹郵寄物品,可以稱得上"合法私運",雖數量少,但安全可靠。如果每月寄出50個,甚至100個1萬~2萬日元的小包,那麼每月就有百萬日元的收入。於是邱永漢立即給住在東京的姐姐和弟弟,以及學生時代的同學寫信,讓他們代為銷售,然後讓信任可靠的人把錢帶回來,這種情形維持了2年,他變成了小富翁。
邱永漢為治療女兒疾病而決定回日本定居(妻子是香港人)。回日本後,他驚奇地發現日本的產業界正出現結構上的變化,比起紡織、海運業,家庭電器與汽車都屬於新興行業,受到新需求的支撐而呈現大幅度成長。此時購買股票,瞄準有實力的二三線股,無疑更能賺錢。
1983年年底,當時一美元兌 240日元,而每桶石油價格接近30美元。對美元超低、石油價格趨跌。如果是這樣的話,日本產業界獲利最多的企業是電力、氣體與煉油,其中漲勢最大的要數東京電力。東京電力是超大型股,長年被認為是獲利性股票。形勢一直不錯。雖認識到這一點,邱永漢因一念之差在起步階段並未介入,而以購買丸善代替了東電。
購買丸善石油股票的原因是,當時的丸善雖無分紅又有累積赤字,但其煉油能力大,如果以原油跌價、美元貶值來降低生產成本,公司業績將會顯著好轉,股價一定上揚。況且電力或氣體的勢力範圍,僅有地區之別,一般沒有同業間的競爭壓力,因降低生產成本而帶來的業績提高,會立即使股價直線上升,購買丸善實屬合情合理的判斷,遺憾的是在丸善公司與大協石油合併成Cosmo石油後,他竟把Cosmo的股票在300日元至400日元之間脫手,以至股價暴漲到1000日元以上以後,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巨額財富流失,為沒有耐性而付出了昂貴的機會成本。
股票投資的成功,使邱永漢賺到了後來做生意的本錢。為了生活上的穩妥,他選擇了置業這一保值鐵律,首先在澀谷蓋了第一棟地下1層、地面4層總共130坪的小樓。以此為起點,他開始重視地產市場,從而把自己的事業引向更大規模發展。因為土地資源總是有限,增地或許能以造地、開發或填土來達到目的,卻不能像工業產品般大量生產。其次,通貨膨脹也能助長地價的上揚。另外,股價因經濟發展上漲時,地價會比股價漲得更高。而且股票的不穩定因素多。當社會的財富增加時,地價就被推上去而呈現更高的價格。投資地產你註定會發財,這成了一條確定無疑的經濟原則。
經營事業,向不同業種的人們學習,比向同業種的人學習有用處。向同業種的先覺者學習,頂多只是步其後塵而已。而這先覺者之所以先覺,只是從其他不同業種的人們而來的靈感。這種反差使得經營商業顧問,專門接受各種行業的咨詢成了當時十分有前途的行業。第一位請他擔任顧問的是市村清先生,理研光學公司的老闆。後來,他開設了法人組織的顧問公司,採用會費制,加人者每月付5萬日元。誰知找他的人絡繹不絕,會員增至30家公司,他變成了每月收入150萬日元的顧問。
以經營顧問業的辦公室為據點,邱永漢同時開始了幾種實業的操作,但收穫甚微,有的簡直是慘敗,其中最失敗的是叫做小型彩色印刷的印刷技術。當時各種技術都在革新,但印刷業步履緩慢,仍由揀字工人一個字一個字揀拾,隨著印刷需求的急劇增加,揀字工人奇缺甚至到了難以維持生產的地步。這個小型彩色印刷,是一位東京大學哲學系畢業的發明家想出的複印技術,由橋梁會社的需要者出資經營,資本為1000萬日元的新設公司。其工藝流程是先用打字機打字,然後用這種機器複印,從而印出與組版同樣精巧的印刷品。然而,事與願違,真正組織生產時打字機打出的鉛字會跳動,無法像組版那樣完美,同時打錯更是麻煩,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效率上不去。由於現實與理想差別太大,僅僅三個月他就結束了這個生意,凈損失達200萬日元。
邱永漢所做的實業大多未能成功,主要是人謀不臧、細節瓶頸,除了小型彩色印刷技術、砂石會社外,還包括投資超級市場作戰的失利。超級市場對於現代人早已不陌生,但在那個年代的日本還屬於新生事物,尤其是大型綜合性超級市場,或許是邱永漢長了一雙“慧眼”,他注意到工業發達帶來的人手不足如果繼續發展的話,勞動人口將移往生產事業,運銷革命勢必迫在眉睫,在人口密度很高的地區興建超級市場,其收益可想而知。當然,自已經營超級市場很麻煩,如果將興建市場用的房屋,租給超級市場業者則既經濟又省力。可“天有不測風雲”,待邱永漢把大樓蓋好打算租給大榮(神戶的三宮站附近)的中內功先生時,他竟以大樓規模大小的理由而拒絕。面對已經上馬的項目,邱永漢已經沒有退路,他便考慮一層食品、一層成衣、一層電器用品聯合成為綜合超級市場。或許是注定一劫,不到一年,最初的立體構想也遭到破產,樓層紛紛關門。一方面他需要按月支付銀行本息和一部分未付的建築費,另一方面他畢竟還需要生存,為了蓋房子和彌補砂石工廠的虧損,手中股票幾乎賣光了,剩餘的股票則因為跌價而不值錢了。作為作家邱永漢的個人收人雖相當可觀,但要作為生意上的籌調款項,那真是杯水車薪。他第一次有了禍不單行、運氣衰落的感受。
新發明的企業化既然如此困難,不如適應經濟情況和社會潮流做新生意。自動洗衣店的開設,便是一個成功的典型。日本的家庭用洗衣機早在數年前就已普及,洗衣機租賃的生意業已存在,但洗衣費中人工費總占很大比例。自動洗衣機是一種新生事物,把錢投入,機器自動運轉,45分鐘內就把衣服洗好,既省時又省力,肯定會受到那些為物價上漲而煩惱的太太們的歡迎。按此構想,邱永漢在都立大學站前開了第一家自動洗衣店,最初4個月經營慘淡,一天的營業額才兩三千日元。但新年過後,洗衣店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旺季,隨後,他把店的規模由1家擴大到8家,經濟效益持續良好,並且這種情況維持了3年。
1972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後,股價地價暴跌,他卻應邀返台。作為一位著名的投資家,他既沒有基礎擔任政治的中樞,也沒有興趣從事重要任務,只想在實業領域有所作為,為家鄉經濟振興做些貢獻。為此,他先後15次組織日商"臺灣投資考察團"到臺灣考察,參加人數約750個經營者,並在臺北中山北路和南京東西路交叉口投資了一棟地下1層、地面10層的"邱永漢大樓"。此外,他在故鄉附近臺南縣新市鄉開闢"邱永漢工業區"。接著,為將臺灣的農水產加工品賣給日本市場而設立了數處工廠,如在臺灣屠宰豬並加以冷凍後輸出日本的冷凍工廠和把活的鰻魚運往日本所必須的包裝工廠等。這些工廠的設立在很大程度上適合經濟發展的需要,收到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他認為日本當時面臨著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因此像日本國內任何地方生產都不划算的零件製造業,應轉移到南韓或中國的臺灣去比較好。當時他說“買臺灣的股票,現在購買,然後忘記存在而放置起來,放久了必定能賺錢。不過以備萬一,請購買1000萬日元以下。”後來的事實證明,當時臺灣股票的平均指數只有600點到700點之間,但是1993年已上升到12000點(指臺灣股價最高點)。其實知道內情的人都瞭解,臺灣的股票不僅分紅額高,而且配股也多,經濟發展又處於成長期,即使股數增加、股價上漲10倍都不足為奇。談及實踐,他力主培養出對思考的事情立即付諸實踐的習慣。他認為這是成功者的首要條件。
1992年,香港回歸中國,股價地價達歷史新低,邱永漢卻遷居香港,從事地產、百貨等投資,並以香港為基地,帶領臺灣及日本商人大舉投資中國大陸。如今在中國內地已有多處產業,投資領域涉及幾十種行業,真可謂名副其實的"賺錢之神"。
邱永漢股票投資原則
1.如果想在股票市場獲利,成為真正的贏家,除了當事人慧眼選股外,還需要一點“熬”的耐性和功勞。股票賺到的錢,就是一種忍耐費。
2.在傳統的思想教育中,忍耐是人類必備的美德之一,在社會交往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那麼在經濟學分析中,忍耐究竟有何等意義?只要看到因不能忍耐而吃虧的情形就會明白。
3.有耐性或沒有耐性的差距,在股票投資上最能顯示出來。購買股票時,大致以2年或3年時間為目標,以一倍漲幅為理想。內行的人都知道,觀察企業股票的曲線圖時,從開始引起一種趨勢至達到高峰之前,老企業的業績提高2倍到3倍,股價也會反映出這種熱潮而漲價2倍或3倍。以時間來看,大多數要花2年時間左右,不過也有長達3年的情形。這樣,在預測公司前景、正式進入股市時,參與者尋找與自己預測相稱的公司股票,持有兩三年,股價翻倍的情形應能見到。問題在於能否避免誤判、能否忍耐,而且兩者之間,尤以後者更難。當然、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這樣做未免有些“貪得無厭”,應漲價20%賣出,下跌20%買進,只要有利可圖即可、事實上,與其反覆5次的20%而獲利一倍,不如一次就漲價一倍,而且所付的手續費較少。這裡面最重要的是介入者不要看錯推動股價變動的經濟動向。
4.行情的預測和市場的看法瞬息萬變,條件一次次都不同時,過去的經驗往往會導致錯誤的判斷。
5.自我保全的兩大原則:一是只能在自己能周轉的資金範圍內開展事業,二是要擁有經營事業場所的地產。
6.先見之明是開拓者必須具備的秉性。
7.成大事者需要忍耐、忍耐、再忍耐,從理論上講,股票賺到的錢,就是一種忍耐費。
8.對待金錢,如果不能把金錢視為佣人來使喚,或反被身為佣人的金錢所奴役、作弄。有錢人就比沒有錢的人顯得悲慘……問題並非有金錢好不好,而是會不會控制金錢。載舟覆舟,完全視個人對金錢的應用手腕。對待自己,我預備留下遺言,我死後,不論是如何賺錢的事業,都要留給幫助我事業的人們。就算要遺留,也是分紅而已,不准干涉經營,將所有與經營分開。如果我的孩子具有成為企業家的才能,那就自己創設新的企業,召集新的部下好了。如果沒有這種才能的話,就該做別人的部下。因為與我共同勞苦的人們即使願意對我矢志忠誠,卻沒有義務對只因所有權繼承的孩子矢志忠誠。
9.對待社會,中國人的社會改革,問題不僅是經濟而已。為要發展經濟,必須先從改造營運經濟的人們頭腦開始做起!努力創辦實業,總結經驗教訓,指導人們賺錢,這才是真正對個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做法。
摘自MBA智庫百科、WIKI
陳思翰
我發現邱永漢先生也是台灣之光,總能眼光獨到,抓到隱藏的未來需求趨勢,買在最低點,被日本人譽為“賺錢之神”,但他絕非為賺錢而賺錢,反之,是洞悉市場,促進經濟,還捐出財產做慈善,利用有限的時間,撰寫文章,以傳授投資秘訣,嘉惠台灣及日本人民,令人佩服,就像洪世杰老師講的,有智慧的資本家是社會之寶,我覺得能有這樣想法的人很難能可貴。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