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我尋找,我發現...」追求安全理財第一品牌的優質教學網站methdv
【洪世杰專欄】有錢人代代相傳的10個理財忠告 ~ 洪世杰博士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聖經路加福音6:38
無論這一代是有錢沒錢,總會希望子孫生活得安康自在,不致窮困拮据,甚至可以有餘力回饋照顧自己的晚年。
但是,這並不容易。先進國家的經驗是,除非傳承正確的理財態度與知識 (如美國著名的杜邦家族傳承數百年之久),否則,在社會上各種五光十色的誘惑下,還有高失業、高物價及M型化的考驗下,很可能在這一代,就已深陷窮困的牢籠陷阱。
或許有人會說,祖上留有龐大遺產,應該就能永保安康了吧?
並不盡然。曾有學者對家族企業做過研究,只有5%的企業能傳到第3代 (巴菲特長期投資的企業就屬這類),而只有20%的子女願接手家族企業,更多的是爭產揮霍,一反祖先勤儉立業之風,若沒有好好教育,就算沒有敗光家業,大概能守住家業就不錯了。
這應該算是人的原罪吧! (凱因斯所講的獸性animal spirits) 就像小孩玩大車,未經過努力而得的東西,心態上常不知珍惜,加上習於奢侈,缺乏用錢與收錢的知識,有錢可以花,一時得意,就以為是理所當然,今朝有酒今朝醉,千金散盡還復來,不料玩太過火,千金一去不回,夢醒燈殘,在貧窮落魄中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其實,這種情況即使在小康之家也屢見不鮮。台灣這幾年傳出有年輕人,以讀書考試為名,寄居在父母家到30幾歲還沒找到工作,而日本近來流行「啃老族」一詞,因為子女自小嬌生慣養,只會消費花錢,到了30~40歲,工作仍時有時無,沒有獨立謀生的技能,存不到錢,買不起房,只能依舊住在父母家裏,靠老父老母的收入過活。
或許是社會累積資源多,使人晚熟,而早期社會資源少,10幾歲就要出社會工作,就使人早熟。但無論是早熟晚熟,終須面對失業 (結構型失業)、低薪、高物價的社會嚴酷考驗。
人們自幼憧憬的那種高工資的理想工作,實際上是少之又少。就業市場趨於專業化,有人是因待遇條件不符,甚至寧可領失業救濟金。也有人年輕時低薪,好不容易熬到中年薪水高些,卻更容易失業。日本企業只要裁員,就先裁高薪的中年員工 (台灣也是),一旦被裁員,為了糊口往往只能接受條件差的職務(如人力派遣公司的臨時低薪工作),變成窮忙族、邊緣人,窮者恆窮,而新貧人口不斷增加,物價房價卻始終如星月高懸,就像凱因斯講的貧窮黑洞。這世界的大門只對強者開放,天真的晚熟從未解決問題,只是逃避現實罷了。
其實,好機會永遠只給少數人,若不能比別人強,就要比別人有辦法。
看看另外一群人,資本家、律師、醫師、企業家..等真槍實彈的專業技術人士,則是年收超過數千萬日幣 (台幣上千萬)。雖然這群天之驕子的人數不多,但因掌握資產大權,人脈通錢脈,強強整合,報酬連動,愈來愈富裕。富人更富,窮人卻更多,日本學者稱此現象為「M型化」。
不過,日本還不是M型化最嚴重的先進國家,美國前10%所得是後10%的19倍,日本則是10倍,台灣和日本相當,(中國是58.5倍!)。
而且高所得者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資產,而非勞力,現在已經如此,將來也很難逆轉這樣的潮流趨勢。
不懂得理財,不懂得運用資本,永遠是局外人,甚至是邊緣人,最終輸家啊!
所以,如果是你,會給下一代什麼忠告呢?那些成功的精英,又會給下一代什麼忠告呢?
我歸納整理如下:
1.職場是充滿考題的淘汰賽,「誰沒用,誰就被淘汰」,唯有不斷學習、蛻變、突破,成為少數的成功精英,有獨到眼光,能發現並創造價值,有計畫與行動,不隨波逐流,才能逢兇化吉。真正的精英絕不剝奪弱者,而是頂天立地,使自己配得,幸福永遠是為配得之人準備的。
2.想翻身成為有錢人,必須學會「專業」、「行銷」、「投資」這三大功課。「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 」,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自己收穫更多。能信任信靠的「良師益友」、能運用工具裝備解決實際問題的「利器技術」,能穩定產生現金的「高效資產」,是人生三寶。謹慎投資於人,「心智」、「土地」、「關係」,是翻身的三大關鍵。先有「連結關係」,後有「使用關係」、「夥伴關係」。
3.錢不會自己送上門 (除非擁有資產),勿坐以待「幣」,應及早認清現實,學習、研發理財生財的技術,年齡愈早愈好,方法愈多愈好,所謂「應未雨綢繆,勿臨渴掘井」。
4.錢很容易從手中溜走,應特別小心那些看不見的、意外的、習慣的、當然的支出項目,如:通膨、稅單、帳單、利息費用、飲料零食、受傷生病、被騙被搶...。
5.精英與俗人的最大差別,在於「習慣」。他們早睡早起,注意健康,尋求至善,與善為伍,學習改進,感恩施恩,專心致志,善用時間,善用金錢,善用人脈及各種資源,創造價值,不可被取代,活得有意義,不吝嗇、不浪費,遠離兇惡。
6.職業上,若不能在景氣循環及短生命週期產業賺大錢,寧選非景氣循環的長生命週期產業,且供給少需求多者為佳,例如律師、醫師、會計師之類。像法務、會計、財務、醫療、交通、房地產等變化較小,屬長生命週期產業,反之,若服務或商品易退流行,即為短生命週期,如電子產品。最好能結識富人圈,賺強者的錢,不賺弱者的錢。找對老闆,找到自己財務上的貴人。
7.所謂資產,就是能以其誘因吸收到錢的生財工具。在長期,應購併那些高殖利率、高股權報酬率 (ROE) 的高效資產 (如好房產、好股票),以非景氣循環的長生命週期產業為佳 (如飲食、廣告、法律、生醫、交通、住房、金融...),以「翻倍」為目標,直到它們泡沬化 (本益比50倍以上),或變質為低效資產。「客戶關係主導擴張」、「地利區隔利基」、「獨占訂價力」、「報酬連動」、「關鍵不可取代」等,是高效資產的主要特徵。公司好壞取決於領導者及資產對客戶的使用關係,是否能主導、訂價、深入、擴張,而能預見未來10年都能穩收客戶的錢。
8.在短期,套利那些有人作價,但尚有獲利空間的金融工具,中熟價出場,避免多空相爭,以保本並產生穩定現金流。約當現金應是長期股權資產的3至1倍。
9.依據書面投資計畫核實行動,而非臨時直覺。應刪除不定雜訊,只信任那些自己研究過、成功過,且必能成功的投資案,不取不義之財。先立於不敗之地,忍耐等待資金來追求你,而非追逐虛妄。投資就像籃球投籃,贏家會先選擇適合自己的籃框,拿捏好適合的方向、角度、和力量,重點是「投中」,而非亂投。
10.世上的東西,沒人能帶走,明智的人會做上帝的好管家,做前人遺愛的好管家,善加分配有限的資源。留下豐盛的美好回憶,在人間撒下愛與希望的種子。應當懂得感恩惜福,造福蒙福,使人因你得福、得生命的亮光與希望,幸福才能長駐,否則,上帝只好將幸福移轉給其他配得之人了。朋友!人生蒙福的秘訣就在於「流動」,除了感謝那些幫助我們的人外,同時也不要忘記樂善好施,幫人解決問題,帶給大家幸福與希望,活在上帝的恩典洪流中,以儲存永恆的生命財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