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我尋找,我發現...」追求安全理財第一品牌的優質教學網站methdv
【洪世杰專欄】安全投資的信心基礎:兼談AI人工智慧程式交易的科學邏輯元素 ~ 洪世杰博士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 ~ 聖經以賽亞書40:31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金融市場的交易主流,也已經從主觀交易,演進到計量交易,再進化到程式交易,這可說是革命性的大進步,以交通工具來做比方,就好像是從腳踏車時代,進入到汽車時代,再進入到半自動、甚至是AI人工智慧的全自動駕駛。「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 」,在現今程式交易已經很普遍的情況下,如果投資人仍然對它一無所知,那就太落伍了。即使是對那些一時無法使用程式交易的投資人來說,認識程式交易,仍然有其必要,也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程式交易是建立在明確、且經過反覆驗證的科學成功模式之上,比起傳統的、含糊的、自以為是的主觀交易,有著更大的成功機會 (否則也不會廣受法人歡迎),而且經由對程式交易的認識,也可以更加了解市場行為,以及你的對手在想什麼,如果暫時無法使用全自動的程式交易,也可以運用它的邏輯和策略技巧,用半手動、半自動的方式,有效提高穩定的獲利能力,比起那些賭行情、鬼打架的主觀交易,的確高下立判。
金融市場之所以會產生價格移動,是因為有買賣,若買方要買,賣方不賣,價格就會上漲;若買方不買,賣方要賣,價格就會下跌,程式交易就是利用這類經過驗證的模式,來確認是否有大漲的條件存在,它偵測到了以後,就利用程式快速買進,建立部位,然後在達到預設的出場條件後,就快速出場,這是一個非常有效且威力強大的投資工具。
早期雖然也有不少人發展程式交易,可是卻很難被一般投資人接受,那是因為早期的程式交易,並沒有清楚地呈現它的邏輯基礎,也沒有提供它完整的驗證結果,像是江湖郎中,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聲稱他的程式有多麼偉大有效,可是呢,實際用了以後或許是會讓人賠大錢的 (甚至還有很多外國騙子用免費下載來的程式重新包裝來賣錢)。所以不管是自己發展程式交易,還是要去購買程式來交易,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先弄清楚什麼樣的邏輯才是能夠賺到錢的邏輯,這個程式是否遵循符合這樣的邏輯。以下我來講解一些交易上重要的科學邏輯,避免盲目把投資當成肉包打狗,這也是我們安全投資的信心基礎:
1. 勝者作價,強者更強,贏者全拿
金融市場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生態,散戶則是弱中之弱,就像瞎子跛腳上戰場,必須「擇強而居 」,否則必敗無疑。就如同聖經的名言「你們可以放心, 我已經勝了世界」,那些擁有龐大資金和情報實力的強者,晝夜不停尋找有利的籌碼條件,利用認同度足夠的標的物,決勝贏得主導權後,必然趁機作價、推動價格,別人就沒有辦法阻止他,而且他一旦決勝贏得認同,這個強勢的標的物價格,就必定一鼓作氣、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必定要作價推到創新高再賣給後進者,到作價者能夠大幅獲利的程度為止 (當然他的對手就輸慘了)。甚至因為價格產生了大而多的單方向重複移動,迫使原先的敵人改變立場,而其他人也陸續過來共襄盛舉,因而產生後續的助漲助跌效果,造成強者更強、贏者全拿的作價效應 (與之相反的就是弱者更弱,成為資金外流區)。「無風不起浪、無炒不成價」,價格是勝家炒出來的,索羅斯也曾說過:「炒作價格就像動物世界的叢林法則,專門攻擊弱者,這種做法往往能夠百發百中。」交易多年後我才發現,金融交易者夢寐以求的聖杯 (Holy Grail),原來就藏在「勝」這個字裏!
2. 羊群效應
各國政府追求富國強兵,而各國中央銀行為了保增長救失業,貨幣大量增加,使企業盈餘增加,通膨率、利率由低轉高,這必定要使股價、物價、房價上漲,當權者就好像是領頭羊,當他逐步推動價格並且產生移動,其他的大中小投資人也會接著絡繹於途,陸陸續續蜂擁而至,那就好像是羊群排隊不斷行動,這樣子長時間逐漸匯集的過程,就形成一種趨勢。這也像是當權者立定了根基和藍圖,其他的大中小投資人就在上面蓋房子,愈蓋愈高。
3. 觸頂觸底
如果標的物大部份被有能力和意願長期作多的大戶持有,那這個標的物必定會上漲,因為大戶必定要獲利。我們常常會看到,出現支撐線以後,觸底反彈,就脫胎換骨,不再畏畏縮縮,變成有如神助般不畏險阻風寒,價格堅挻上漲,或者,出現壓力線以後,觸頂回落,然後價格好像消氣般一直敗陣沉淪,為什麼會有這種支撐壓力的後續推進現象呢?這是因為在支撐線的地方是多方籌碼密集的地區,像冰山一角,在此地決戰決勝後,連後續的空頭勢力都一併出盡,被消滅洗乾淨了,沒事了,籌碼結構改變,沒人要賣,卻很多人要買,空方甚至反而轉為多方,那多方呢,它經過紮根並且建造、並且逐漸地加碼同化,買多賣少,籌碼條件逐漸改善,強調多方缺口回補,愈走愈順,就能夠穩穩地占領後續新高點,將價格一直作高。所以支撐線不止提供支撐(也就是阻力),還提供獲勝宣示及續航力,天地人俱備,促使價格自此反向,持續推進移動,壓力線則相反。所謂有恃無恐,有了靠山,講話就大聲,就是這個意思。
4. 大單分批逐步進場
有很多的法人或是金融機構,他們因為資金龐大,不會一次進場,以免驚動市場造成價格一下子漲太高,他通常會分批進場,並且他會按照特定的時間點來進場,於是就為那一些想要搭便車的人,創造了投資的機會,因為他看到了大單第一批進場的時候,他也跟著佈局,這樣子之後他就可以跟著獲利。
5. 訊息傳遞
因為市場上訊息並不會一下子就傳遞給全部人知道,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也就是說它可能先是讓最接近消息來源的人知道,然後接著慢慢地擴散,所以它上漲或下跌,不會是一次性的,舉例來講,如果某一家工廠發生大火,第一個知道的當然是那一家工廠的員工,他看到大火馬上通報,通報他的主管或者是他的親朋好友,那他的親朋好友,就可以馬上放空這家公司的股票,或者說是賣掉那家公司的股票,然而社會大眾卻還要等到晚上新聞播報出來以後才知道,而明天一早開盤才能賣,甚至看到大跌才賣,都已經太遲了,這些得到第一手消息的人,往往都能夠得到比較大的獲利。
6. 同化過程
所謂趨勢,其實是一種觀念普及化的溝通過程,就像以前沒人用手機,但只要假以時日,手機銷售就必定會增長,因為相較於室內電話,手機(行動電話)明顯省時省力而有使用必要,人們不是不想用,手機也非不會普及,只是暫時受限而尚未普及,這種普及化的溝通過程需要時間,在尚未普及時投資手機就可以等著賺大錢。剛開始的時候,市場會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可是因為市場是憑實力的,當實力比較強的人,用他的金錢來證明他是對的,這就有點像是拿武力來解決問題一樣,他強力地讓股價上漲,即使沒有道理的也會漲上去,因為如果不同意他的人就會賠錢,而如果這個有資金實力的人認為要下跌,他就強力地讓股價下跌,不同意的人也只好跟著賣,要不然就會賠錢,一開始會有不同的聲音漲跌互見,但最後就會慢慢地普及回歸到同化統一,所以投資界有一句名言是說,行情是在絕望中誕生,半信半疑中成長,然後在樂觀當中結束,就是在講這種同化過程。當外部人都很悲觀,賣出股票給內部人,這時候股價達到最低點,但慢慢地有不同的聲音了以後,股價開始成長,尤其是因為該下車的都已經下車了,甚至改為看多買回,持股都由看多者操縱,自然易漲難跌,加上那些大戶再用他們的資金來推動,其他半信半疑的人也慢慢被說服,到最後,大部分的人都慢慢被同化了,甚至連不該上車的也上車了以後,再也沒有新資金進來的時候,行情就結束了,因為沒人買了,該買的都買了。
7. 重複結構
因為人的行為有一種慣性,當他認定了某件事情是屬於正常的,在結構尚未改變之前,他就會重複地去做。這種慣性,就像長長的火車,一旦開動,就很難煞車。就是說,當重複的原因尚未消失,結構尚未改變,就會繼續重複,而具有可預測性。所以一旦法人大戶看到空方出盡觸底了,沒事了,沒人會再大賣了,前景確定不會更壞了,他們就會一直買一直買,剛開始是小買,後來逐漸地重複買進,到最後看到價格速度加快了就開始大買,所以會有一種到了尾端的時候,因為全部人一起大買而產生加速噴出的抛物線現象。而此時因重複結構已改變,原先的重複上漲也會隨之消失。而在盤整格局,也有如鐘擺般重複擺盪的情況,總有人重複看多看漲,因而不賣而買,也總有人重複著看空看跌,因而不買而賣。
8. 物極必反
這在交易上是很普遍的現象,也可以說是曲高和寡、好景不常,因為當價格已經達到極端值時,不管它是極高或極低,這時候只對某一方有利,而對另一方不利,便難以持久,因為想成交必須要折衷。舉例來說,當價格已經達到極高,那對賣方有利,但對買方不利,所以這種極端值不會維持太久,因為它只對某一方有利,若市場要繼續成交的話,價格就要降到讓大家都接受,或者說要拖很長的一段時間交易清淡,讓這個價格得到認同為止,所以當價格已經高到離譜時 (或週報酬出現異常極端值),就不該追價,甚至應該反向操作 (價格低到離譜時也一樣),因為這種極端的現象是罕見而不持久的,最好或最壞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只會相反而行。物極必反效應,在通膨率、利率這類有上下限的變數,更為明顯。
9. 缺口(或比價、價差、背離、交叉、異常)
價格會上漲,是因為它與基準值相比較,存在一個隱藏的相對反差,也有人把它叫做缺口 (gap),如果這個反差是價格上的反差那就稱做價差,舉例來講,當供給大於需求(使用)時就產生了供過於求的缺口,那價格就自然地下跌,而需求(使用)大於供給的話,就產生了供給不足的缺口,價格就會上漲,價差(比價)的道理也是一樣,當公司的真實價值跟市價有差距。例如市價很低,而公司的真實價值很高,那這種價差就會使得這個價格有上漲的空間,或者例如期貨,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產生了一個價差,如果期貨價格大於現貨價格產生正價差,那期貨價格會向下掉,相反的,當期貨價格小於現貨價格產生逆向差,價格就會往上漲,所以若有這種缺口或價差存在,就會促使價格變化,只要這個缺口或價差沒被消除,價格就會繼續上漲。主要看它們有無領先-跟隨效應 (茖後補涱),或誰是獨強偏多等等。價格走勢比別人強。可能代表它有更強趨勢,但價格走勢比別人弱,也可能會有落後補漲行情。切記,長線掩護短線,短期利潤來自於大利潤,大利潤來自於長期大差價、大缺口的回補,所以投資決策應以長期大差價、大缺口為重點考量。
10. 資產選擇比較
金主大戶 (例如政府基金、退休基金、公司投資部門)每年都會在貨幣、債券、股票、商品(原料)等4大類別作資產選擇替代。通膨和利率逐漸升高。會趨使資金轉向股票、商品(原料)。能作價的好標的總是稀少品,市場上每年都有買方,而物美價廉、連結關係良好的限量標的,必定會被眾人追捧而上漲半年以上,因為買方別無更好選擇。
11. 多重支撐
市場是靠人氣、人心、人望支撐起來的,安全投資不是沒有不確定,而是因為有多重強固支撐,人才匯聚,有利可圖,即使有時間早晚的不確定,但終究會還它公道。不安全的投資則是很少很短暫的支撐,有根本上的不確定。
12. 收歛與發散
價格走勢必會有收歛(盤整)與發散(趨勢)的先後次序,重複方向抓對,在收歛時進場,就必能獲得發散時的利潤空間。
13. 期間長短
央行握有控制貨幣、債市、通膨的大權,因而房市和股市上漲的時間遠多於下跌的時間,意謂多頭的重複多、機會多、易創新高,較易預測,若慎選標的、控制成本,期間和停損適度放寬,作多會比放空容易賺到錢。
14. 人才
大多數的人不知道哪裏有錢,就算知道也賺不到,但有些人天生帶財,像老鷹一樣知道在哪裏找得到錢。例如美國的賈伯斯,他所建立的手機全球供應鍵,不只為美國也為台灣創造龐大驚人的收入。我們投資在一流的賺錢高手,買他們的股票,和他們結盟,就能跟著致富。
15. 比最終價值低估
買進成本離最終價值愈遠,投資價值就愈大。無論是經濟成長、創新技術進步、附加價值提高、生產效率提昇、忠誠客戶增加、景氣(買氣)復甦、通貨膨脹、企業盈餘增加、國民所得增加、政府財政、貨幣、外貿政策、基礎建設、市場供需情況等,都會提高標的物的最終價值,使目前價格相對低估,因而促成價格上漲。
16. 創新、研發、開發
以美國股票為例,創新、研發、開發能力,是效率改進的關鍵,使生產力逐年提昇,就像車子愈來愈大,最終價值也必定逐年上昇,這保障了現在投資的未來獲利。例如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於1879年創立的奇異電子 (GE),以其優異的創新研發能力,每股愈賺愈多,成為名列美國道瓊指數超過百年的常勝軍 (至今仍是道瓊指數成份股)。
17.量縮與爆量
「量增好出貨,量縮好作價」,價格方向轉折之秘密就在於量縮與爆量。成交量萎縮,表示原方向或新方向沒力,大行情即將啟動,若萎縮至極小,表示有一方棄守(不再賣或不再買),量縮漲或量縮跌就是暗號,接下來就會有大量、大行情。爆量表示雖有大動作,若沒看到大行情,表示它在換手,接下來就會有大行情。爆量期的高低價位,常有轉折或突破的指標意義。
不管是哪一種的投資交易系統,想要能夠有好的獲利能力,它就必須要建立在前述這些合理的科學邏輯上面,先切割篩選出單純的情況,用類似「看A做B」的模式進行投資。而不是拿一些看似很複雜的數據分析,或是用過去某一段歷史資料所算出來的漂亮圖表報告就盲信盲從。因為無論是複雜的技術分析,或是過去的報告,其實都不是重點,而是必須建立在前述這些能夠獲利的科學邏輯上,我們才能夠對這個投資交易有了最起碼可堅持的信心,這些邏輯就是我們能夠獲利的信心基礎。
我曾經看過一本程式交易專家寫的書,他說任何程式交易不可能每次賺錢,當一直賠錢的時候,是甚麼支持著他,能夠繼續使用這套程式交易系統來做交易呢?就是相信這個邏輯是一定能夠賺到錢的,即使錯了7、8次,只要能夠成功2、3次,那賺的大錢就能蓋過其他的小賠。
簡單來說,程式交易它要捕捉的就是市場夠長的趨勢、或是有足夠獲利空間的擺盪,並不是只要市場有交易量就能獲利。那些亂七八糟、不明不定的無意義的市況都應避免進場。不管是趨勢或擺盪,都需要有一個足夠強力的同化程度,以及足夠長的移動空間,所以就需要用計量的方法來衡量,並且用濾網(例如ADX),排除會讓程式錯誤判斷、錯誤執行的無意義情況,包括:
1. 快市亂訊,也就是市場的變動兇猛,但漫無方向,看它是漲的卻又跌了,1分鐘內變化太大太快,沒有一致性和重複性。
2. 膠著雜訊,膠著的情況上下波動很小,難分難解,沒辦法判斷出方向。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同一方向很多、很長、很清楚、很有力、紀律很嚴明的堅定移動,這種移動,就好像當權者畫好藍圖、蓋上印章、打好地基,然後穩穩堅固地在上面蓋高樓一樣,也好像文章的標題 (title),什麼標題就有什麼內容,那就可以放心地把錢交給它,就可以用程式把這樣子的模式寫成計量策略,並且把這樣明確的計量策略,例如當收盤價5日均線穿越10日均線,就在下一日開盤以市價買進,放到電腦裡面,用歷史資料作驗證,確認它的確堪用,雖然有時賠錢,但最後加總是能夠賺錢的,而且它連續的虧損不會太大,是在我們資金內能夠負擔的,不會讓我們的信心受到太大考驗,也不會燒光本金,再來就是,建立了經過驗證成功的策略後,就讓電腦來確認市場上的確出現了這樣子的訊號,並且在偵搜到以後馬上執行,不會有任何人為的遲疑,然後就能如之前驗證的一樣,雖然中間有小賠,但是最後能賺到錢。
這種模式很有效果,因此廣為現在許多的法人所採用。但除了要很明確地知道程式交易它的信心基礎和邏輯之外,我們也要知道程式交易它的一些重要元素,因為策略是有生命周期的,這個策略它可能因為市場的改變、或是大家都在使用,所以就失去原有的光釆,所以我們做程式交易,勢必要不斷地去開發新的策略,開發新的策略不外乎就是以下這一些重要的策略元素:
1. 移動平均
移動平均的意思,就是從現在往前取某段期間的價格,然後加以平均,因為所謂現在的價格會改變,每出現一個新的價格,那就重新再平均一次,所以隨著時間的更新就會有新的移動平均值而可畫成曲線,人們把它叫做移動平均線 (簡稱均線),用來和價格線做比較,以判斷方向。均線可用各種週期來畫 (如5日、20日、20週、50週..等),它有幾個特性:
1)市場上的價格雖然不斷波動,但是有一個回歸均值的特性,如果低於平均值,就會向上回到平均值 (多頭期會作價到直到高於平均值並發散,並站穩均線之上),高於平均值就會向下回到平均值 (空頭期會作價直到低於平均值並發散,並守穩均線之下),
2)如果有趨勢的話,向上發散的趨勢就會使移動平均繼續往上彎,向下發散的趨勢就會使移動平均向下彎。
3)我們若看到短期的移動平均 (或是價格本身),向上穿越長期的移動平均,或是反而向下穿越長期的移動平均,都可能代表某種質變突破性,若能站穩均線,則是趨勢不變。
4)當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的差距愈來愈大,可能代表趨勢發散,反之則趨勢收歛 (MACD)。
是誰發明了價格移動平均線雖有歧見,但自從移動平均的觀念被提出來以後,便普遍受到歡迎與應用,而被譽為技術分析之母。葛蘭碧(Granville)均線8大法則揚名於世,就是對各種均線的應用,諸如均線上彎、下彎、持平,價格向上發散、向下發散,區間盤整等8種位置及方向所做的歸納。
2. 標準差
平均值是講集中的程度,也就是說價格雖然有高有低,但是它們會集中在某個平均的價格,標準差則是衡量它們分散程度的最小單位(即平均差異)。也就是說價格有高有低,以距離平均值而言,高的話到底多高,低有多低,用某個價格距平均值是幾個標準差來衡量。有時候一段期間的價格可能距平均值高低差不多,那標準差就會很小,有時候差很多,標準差就會很大。通常這個標準差可以幫我們評估現在這個價格。是不是離正常標準差差太多了,若差太多,它可能收歛或發散的機率會比較高,甚至於如果說它上下波動很劇烈的話,那它可能從很高的價格往下掉不但穿過平均值,甚至還掉到2倍標準差以外。若標準差很小,也有可能代表接著有趨勢大事要發生,因為它可能已定出勝負、逐漸籌碼密集,一方退場並且同化,接下來若非大漲即是大跌,有一種技術指標叫布林通道(BBand),它就是把20根的價格移動平均與2倍的標準差把它畫在一起,用來幫助我們判斷價格的走向。
3. 觀測點與時段
金融市場上,早起的蟲兒會被鳥吃,並不是所有的時段都適合做投資,因為有的時段是屬於亂訊或是膠著,再怎摸索,都看不出來它的方向,那這個時段就適合做觀測期,先觀察,等它穩一點以後 (例如1小時、1日後、2日後、一週後),等它同化到某種程度出現了勝負方向以後,才適合進場操作,另外也有人研究開盤前15~30分鐘最好不要操作,因為它的價格方向變化很大容易被騙,而每隔4小時,或中午到下午的時段可能比較適合操作,因為已經慢慢定出勝負、沉澱出一個方向,另外也有人去研究。星期幾作多比較好,星期幾要放空比較好,據說每個月的月初月中跟月尾通常比較會上漲,這些都可以通過歷史資料的回測,來看看這些的買進賣出策略是不是能賺到錢,這也是程式交易的好處,就是說它可以讓我們先把想法描述得更精確,比如說是星期五開盤買進,星期一收盤賣出這樣精確的策略,然後放到電腦裡面用歷史資料跑跑看,看看這樣的策略是賺錢還是賠錢。
4. 開盤價、最高價、收盤價、最低價
日本人把每個單位期間的開高低收畫成了一根K棒 (K線),美國人則是特別去注意它最高價代表上漲的力道,最低價代表下跌的力道,收盤價則代表最後的決定,所以有很多的指標建立在這個開高低收的衡量上,它會看最高價和最低價差了多遠,來代表現在的一個行情的波動程度,以及力道的程度,強力程度,或者是看今天的最高價跟昨天的最高價相比,有沒有差很多,如果有的話可能是一個趨勢的產生,例如像ADX指標、KD指標、或是威廉指標都是利用這種開高低收的訊息。
若把一個週期(例如1日)完整的開高低收畫成了K棒,上漲用紅色表示,下跌用黑色表示,(或其他頻色),以這個為基礎就可以來衡量很多的事物,例如看K棒、上下引線的長短就可以看出現在市場上是不是出現一個轉折變化,若K棒變得很長往往是代表一種轉折。若上漲K棒長多而突破、下跌K棒短少而不破,代表偏多頭趨勢,反之則偏空頭趨勢。
5. 週期
所謂週期 (或間隔),就是到底要以多少的時間來畫這一根K棒,例如以1天的開高低收來畫,那就是日K,如果是以一周的開高低收來畫就是周K,另外是月K、季K、半年K、年K...等,而如果是極短線的話則有1分(鐘)K線、5分K線、10分K線、15分K線、30分K線、60分K線等等。初學者常以為長線是由短線構成,所以K線週期愈短愈好,其實並不盡然。週期的選擇會嚴重影響判斷的正確度,若週期太短,它的訊號充滿未成形的亂訊雜訊,會使收訊者容易誤判、遲判,而賺少賠多。若我們的投資期是1年,或不能盯盤,1 天才能觀察一次,則1分鐘K線顯然就沒什麼意義。但也不是說1分K線不好,在當沖的領域,很多人是用1分K線配合其他週期來用。週期的選擇和觀察期、投資期有關。觀察期取決於是否時間足夠讓它決勝成形,是否時間足夠便於收訊者收訊及反應,且不能太長而排擠到投資期而錯失先機。有人說週期最好是5的倍數,因為一個星期有5天,一個月的工作日有20天,1季則有60天,都是5的倍數,所以建議最好能用5的倍數,例如:5分鐘、10分鐘、15分鐘、30分鐘...等。也有人用程式交易系統去做驗證,發現說用60分鐘K線來做程式交易是比較理想。
6. 組合疊加
因為程式交易是一個單調單純的買進賣出,直線系統不看曲線,只看什麼樣的條件觸發它就買進,什麼條件觸發就賣出,這樣的一個直線邏輯,所以它不可能每次出手就賺錢,它必須要靠多次的出手,有賺有賠來組合疊加,或用多策略,例如一個是均線的策略,另一個是標準差的策略或是配合時段的策略,有賺有賠後,把多策略的組合疊加起來,最後是這個月有賺。多市場也是一樣,除了股票指數、也有能源、也有外匯,經過不同的市場的一起合作,雖然有一些是賠,但是賠的不多,其他有賺的蓋過賠的部分,使它有每個月都能獲利的效果。
7. 多空線
多空線又稱作是通道,只要能穿越這個通道到界外,那就可以買進或賣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海龜交易法則,他是以55天和20天作為一個多空線,只要價格上漲突破55天新高價就市價買進,下跌突破20天新低價就市價賣出,以這樣一個簡單而容易執行的定期突破系統來操作。
8. K棒的長短
單根K棒幅度如果變長、或數根連續拉長 (特別是週K、日K、60分K),往往代表一種轉折、趨勢的開始、或趨勢的結束,因為好景不常,變長可能寓涵一個勢力的衰減,另一個勢力的興起。但是也要注意它這個變長,如果不代表完全出盡而趨勢反轉的話,接下來可能還會繼續漲。
9. 價格從極端值折返移動程度
極端值常常代表市場大戶他的力道之所在,如果價格從極端值折返,且移動很大,例如最後一個暴漲,卻跟著一個暴跌,像一根長針,那可能代表島形反轉(假突破),一個新的反向趨勢要展開,但如果價格從極端值並沒有太大的移動,那價格可能會繼續的延續。追蹤停損程式的設計,就是用來捕捉這種折返模式。
7.量價關係:大量、爆量、量縮
通常只有法人才能夠產生巨大的成交量,從這個大量區的阻力價我們可以看出是不是價格會到此為止、或是意猶未盡,也可以看大量區它的一個價差,看看多空是不是落差很大,或者它已經接近同化,同化程度如何。另外爆量代表一種換手,爆量不跌,偏多,爆量不漲,偏空。如果出現大量以後價格上漲,那可能市場方向已經轉為上漲,因為已經轉為多方當家了,相反地如果出現大量以後價格下跌,那可能已經換手到空方。爆量期的高低價位,常有轉折或突破的指標意義。量縮,則代表原方向或新方向沒力,若價格反而大漲或大跌,常是轉折訊號,應配合之前是價平爆量、價漲量增、價跌量增而有不同意義。
10. 漲幅與跌幅的相對強弱比較
上漲的幅度代表一個多方的力道,下跌的幅度代表空方的力道,上漲日多且長,下跌日少且短,代表多方力道強,那如果我們把上漲幅度跟下跌的幅度個別除以加總的幅度,那就可以看到底上漲的幅度多還是下跌的幅度大,RSI相對強弱指標就是利用這樣的特性來衡量。
11. 外資和法人的行為
因為外資是世界性的資金,占台灣外匯存底9成,且在台灣持股占4成以上 (持股台積電7成),外資交易占台股每日成交量3成,他們的動靜攸關台股方向,可說是台股守護神,外資在台灣的一些現貨買進賣出,還有期貨的未平倉量增減都有資料可循,我們可以利用這樣資料的變化,例如有人說,當外資未平倉量都是正值的時候,那就是多頭的格局,逢低可買進,如果外資持續增加未平倉量3天,那可能價格就會上漲,未平倉量連續減少3天價格就會下跌。因為外資資金龐大,傾向在結算日和期資交易所完成買賣,以省下交易成本,所以我們常看到在台灣期貨結算日前後(月中,每月第3個週三),和新加坡摩台指期貨結算日前後(月底,每月倒數第2日),會有較大波動,那就是外資在興風作浪,賺結算日到結算日之間的價差,如果你能預知外資打什麼算盤,就能和外資一同賺錢。例如在每年10月中到次年1月底,容易有外資的作價行情,那就可以在每年10月中買進股票,等著外資抬轎。其他的法人像投信或公司派,為了作帳獲利,也常在月底到次月營收公布日(每月10號)有一波炒作拉抬。
12. 正逆價差
期貨與現貨的價差也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如果期貨價格大於現貨價格這叫正價差,正價差代表期貨高估,期貨可能往下掉,相反地期貨如果低於現貨價格,那就是逆價差,代表期貨低估,那有可能期貨會上漲。
13. 不同商品之間的強弱價差
例如像歐元跟日圓有一些相關性,因為它們是會隨美元的上漲而下跌,但是當你發現日圓突然變得比歐元更強,那可能說明日圓已經有了它獨特的變強的原因,那可能日圓就會展開一個特別強烈的趨勢,否則的話,你就可以看日圓做歐元,或看歐元做日圓,因為他們有時間上的先後順序。
14. 濾網(filter)
濾網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因為程式交易是很單純的直線型交易,只要觸發某個條件就買進,觸發某個條件就賣出,所以最怕的就是錯誤的訊號,造成錯誤的觸發,其中我們最怕的就是膠著跟亂訊這兩種,因為它們根本沒方向,卻很容易騙人,所以我們要用濾網,過濾掉膠著與亂訊,常見的濾網有時間濾網,比如說只要是開盤前30分鐘進來的訊號一律不採用,或是ADX濾網,ADX濾網它是衡量趨勢的強弱,如果趨勢很弱那就是處於膠著,我們根本不必考慮這個訊號。濾網是成功的關鍵,必須練到能準確「切割」出單純能被預測且適合自己的那段趨勢,才能晉身贏家階級。
15. 強訊號
也就是說一定要看到訊號夠強,特別是在大量區,好像釣魚看到魚線動而且動得很大,的確是魚在吃餌了,這樣子的一個強勁的訊號,我們才會採用,這樣的強訊號包括:阻力,有阻力的話它可能會反方向移動,或者是推力,有推力的話它就會同方向移動。長K棒、長上影線、長下影線也是強訊號。
16. 重複
程式交易是很單純的,你只能要它做重複的動作,除非改程式,你沒辦法期待它有什麼樣的創新或發明,即使有創新也是要把創新重複第二次以後,程式交易才能夠下單執行。
17. 觀察期間
觀察期間也是一個重點,例如在觀察期間內,該出現的沒出現,那很有可能接下來會反轉,所以我們必須要先設一個期間參數,譬如說這個期間要訂多長,如果在這段期間內我們期待的沒發生,那我們就出場,不要等到賠錢才出場。
18. 新高
也就是說當價格創新高價,代表一種動能,那這個新高如果幅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強,也就代表它的移動力越強。
19. 背離
第一種是價量背離,有時候看到價格上漲,量卻萎縮,那這就代表曲高和寡,接下來可能會下跌,就不應該要追價,第二種是指標背離,也就是說你可能看到移動平均的指標告訴你說現在是可以買進,可是另一個KD指標卻告訴你說現在應該要賣出,如果出現這種指標的背離,也有可能是一個轉折起點。
20. 異常情況
我們常常說好景不常,其實壞景也不常,大多數時候是不好也不壞,總而言之只要是異常的,它都不會是常態,這種異常往往就是極大值或極小值,接下來可能就有一段大行情產生,所以如何去偵搜發現異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21. 壓力支撐
價格上漲就很像是蓋房子一樣,如果支撐足夠,地基穩固觸底,大家放心了,就會陸陸續續進來在上面蓋房子,越蓋越高。壓力是使價格往下掉的力量,代表觸頂,無買有賣,空方密集,支撐呢,則是使價格往上漲的力量,代表觸底,無賣有買,多方密集,如果壓力被克服以後,往往會變成一種支撐,之後多方會有如神助般大漲,因為多方已經決勝,征服佔領了這個區域,而要再下一城。須注意的是,壓力支撐不一定落在絕對的水平價位,它可能是沿著移動平均線而有壓力支撐的作用力,而當移動平均線變平坦,壓力支撐才是在絕對的水平價位。
22. 觸價
它代表是先訂好一個價格的計畫,對價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譬如說知道什麼樣的一個價格是支撐價、地板價,到了這個價位就會輕快反彈、上漲,或是某個價位是蓋板價,只要觸發這個價格就會沉重往下掉。
23. 鋪價
因為價格不會很準確地剛好落在壓力線、或是支撐線上,如果我們把價格設在線上可能到時無法成交,所以有一種方法叫做鋪價,就是說你就設每10點設一個價,然後用好幾口去捕捉她,這叫做鋪價。
24. 比價
先準備好一組性質相近而有領先-落後性質的標的物,例如日經和東證、歐元和英鎊、澳幣和加幣、台指期和SP500,發現價差就買強空弱,或做落後補涱。
25. 獲利目標
投資進出的成本不少,若想賺到錢,必先有大於成本的足夠獲利,也就是要訂好獲利目標,先估計這獲利目標能達成才進場。獲利目標可以用報酬率表示,或是獲利金額換算的點數,或是一段期間等等。
26. 下跌期間
因為股市大盤下跌期間短於上漲期間,所以由下跌期間的衡量,可估計股市大盤的籌碼條件並做預測。
27.密集與突破
如果價格密集出現於某價位,之後又發生突破原區間的至高或至低點。就可能是行情要發動了。
了解這些程式交易的元素以後,讓我們可以更加明瞭技術指標,以及程式交易策略的意義。一旦當我們原先使用的策略,已經沒辦法再獲利了,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元素來重新組合搭配,改變一下參數,例如我們原先採用20天平均,就把它改為30天平均,然後再來試試看。對程式交易者來講,基本交易邏輯是他的信心基礎,然後這些構成的元素則是靈活建構新策略的積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