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我的投資獲利方法
「我來,我尋找,我發現...」追求安全理財第一品牌的優質教學網站methdv
【洪世杰專欄】商業模式:打造你的壓倒性必勝優勢投資策略 ~ 洪世杰博士
時間,是神奇公司的朋友,平庸公司的敵人 (Time is the friend of the wonderful company, the enemy of the mediocre.) ~ 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美國投資大師)
台積電的張忠謀董事長,曾多次在演講中提到,台積電之所以能夠長期倍數成長,得力於台積電有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它就像一座公共廚房,能幫半導體產業的客戶省下大量的資本支出,能夠設法量身訂作精密、機密、親密的晶圓,而且產生規模經濟、範疇經濟、期間經濟、多元附加價值,在高階先進的產品市占率遙遙領先他人,成功占據了全球成長中的科技產業的高價高階環節的必要位置,並且提供給客戶許多別人做不到的客製化服務,強者更強,所以能夠一直得到客戶別無選擇的唯一愛用,因而長期成功地獲利,為股東帶來長期回報。
他也提到麥當勞、星巴克也是很好的商業模式,能夠把一般沒什麼利潤的漢堡、咖啡,利用營造環境氛圍的附加價值,區隔族群,做到高利潤高成長。
什麼是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就是一套有效的固定成功獲利模式,它能夠長期有效完整解決客戶的問題,持續改進效率,逐步實現客戶願景,化不可能為可能,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 (高階能力),並輕易排除競爭者,它包括了區隔內的客戶習慣性的擁有使用愛用重用 (重點是使用價值的深化與廣化),而這個區隔客戶的使用必須是長期的、高轉換成本、重複的、大量的、確定的、會增加的、高利潤的、逐漸普及的,能彌補成本,且先占先贏、一贏百贏,值得被使用及推廣,持續表現高額股東權益報酬的一種獲利模式。換言之,商業模式就是一種值得被使用及推廣,具壓倒性利基,而容易持續生出錢,進而愈賺愈多錢的模式,它或許是擁有精華土地、擁有特許權、擁有獨占力、擁有訂價權、擁有密切連結 (無可取代、別無選擇)、擁有多元使用價值、擁有無敵利器、擁有完勝極品、擁有顧客渴望的東西(最好是量身訂作的便利捷徑)、擁有自動化流程、擁有效率、擁有解藥、擁有技術、擁有人才、擁有擴張性、擁有趨勢...等等,然後能穩穩占據區隔客戶的支出流,直如探囊取物,即使不景氣也照樣穩賺不誤,它是安全投資者必須牢記在心的目標模式,這也是工業4.0的精神。
你是否曾發現你不得不長期去購買某家店、或某個品牌的產品或服務?為什麼你會這樣做?是因為沒得選?因為它有人才?還是因為它最懂你的心?這就是他們成功的商業模式,也許可以考慮投資他們的股票。如果投資不看商業模式,不追究它的經營方式能否所向無敵、長治久安,這樣盲目的投資很容易就會失敗了。很多公司不是沒有賺錢,它可能時賺時賠,或者是賺到的錢無法彌補成本,或者是現在有賺錢可是慢慢地沒有賺錢。例如光碟片廠曾經和台積電一樣很賺錢,但因為它沒有門檻,競爭者一窩蜂殺價跟進,很快就夭折成賠錢的生意,而不能像台積電一樣,不斷研發高階產品而屹立不搖、財源廣進、生生不息。
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必須經過很謹慎的實地考察研究、設計規劃及測試,符合容易被接受、容易成功、愈走愈順的條件,而不是隨便推理空想出來。現實和想像的差距,可以大到超乎想像。要成功需有概念,但有概念未必成功,舉例來說,政府諮詢各領域學者專家,理論上應該能高瞻遠矚,做出正確合適的投資決策了吧,可是從面板、LED、太陽能到WIMAX等案例看來,不自量力、貿然投入好幾千億的結果,卻造成了鉅額的損失 (政府為了戰略考量,例如能源自給自足,賠錢也要自己做,另當別論)。還有你看,唱歌和跳舞雖然都是表演,但年收入上千萬的以歌星居多,卻很少有高收入的舞者。對病人最好的藥是藥到病除,但對藥廠最好的商業模式,卻是藥到病不除、治標不治本。我常想,很多的病不是不能醫,例如近視,而是商業化的醫療體系不願去醫,這樣眼鏡業才能賺錢啊!
商業模式的研擬,首先應該要有一個列表清單,篩選出高利潤高成長的產品、客戶和地點。重點是高利潤高成長。而我所謂的高利潤,是指成本趨近於0,例如礦泉水,或是價格趨近無限大,例如房地產等等,而我所謂的高成長,是指應該會使用的人數很多,但目前尚未普及,例如智慧手機、自動化設備等等,而不只是表面暫時的增長走勢。最好是像提神飲料那種,人們喝了還會想喝,多多益善,永不飽足。銷售絕非強迫推銷,讓客戶花錢受罪,而是找到好東西幫好朋友解決問題,是量身訂作、對症下藥的概念,設法幫客戶找出完整解決方案,他別無更好選擇,自然就會採用,而且做好售後服務,讓客戶買得安心吃得放心。產品研發與行銷應是一整套針對區隔客戶的完整配套解決方案、便利捷徑,靠的不僅是產品,重點是怎麼使用,和層層包覆的信任關係,能占據區隔客戶的心中地位,進而占據他們的每年支出流。美國商業界有句話說:「採購IBM的產品你就不會失業」,而採購IBM每年就要納稅給IBM,它每年就穩賺現金流,多棒啊!
高利潤高成長的產品,可以從現有的產品和服務中來尋找,並且分析相關的缺少品、互補品以及替代品。
所謂缺少品,是指供給有限,或使用需求暫時受限而有成長空間,
所謂互補品,就是同時使用可相得益彰的。例如客戶有使用鉛筆,他應該就會使用橡皮擦。
替代品,它有可互相替代的特性。例如原子筆可以和鋼筆互相替代,在功能、省時、省錢、耐用、適用等方面能改良而替代原有的產品。
先從研究客戶開始,把對的產品賣給對的客戶,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一個有獲利能力的商業模式,總要有客戶長期買單支持。而且我們要瞄準的不是全部的客戶,而是在特定市場區隔裏的客戶 (稱為區隔客戶),他們因受本身限制而有特定傾向。區隔客戶可視為公司的策略夥伴,策略夥伴若不忠誠,公司難以長久立足。所以應該透澈了解他們的特定需求(使用)如何不被滿足 (不滿族),他們的最佳首選、別無選擇的方案應是什麼?例如,傍晚剛下班很累的人,最需要在公司樓下有個餐廳能就近吃晚餐,餐廳位置愈接近辦公大樓,就愈能贏得這群下班族。我們要研究的,通常是在住宅區、商業區、觀光區、或是工業區的區隔客戶,他們受到某些限制、遇到某些問題 ,如食衣住行育樂醫…等等,他們有必要固定使用某些解決方案或產品, 而且準備要再使用,並且他們有足夠的錢和意願能支付相關的費用,然後再加上強固的連結關係和催化,使客戶決定實際購買採用, 甚至別無選擇,長期愛用,因而產生企業的長期現金流。現金流的成長也很重要,就股東的立場,股價和股利的獲利關鍵在於公司每股盈餘的成長,而這成長又取決於生產端、客戶端、環境端的結煹改變,方為踏實。
我們可以從客戶所在的位置來做一個簡單的區隔劃分:
1. 住宅區
在住宅區裡面的的客戶屬於家庭或是學校的居民,還可再細分區隔族群,例如足不出戶的宅男宅女、常去日式料理店的哈日族、在公園運動的銀髪族、溜狗溜猫的寵物族、學校旁的學生族..等。他們會需要的產品或服務,自然包括了食、衣、住、行、育、樂、醫療…等等,如果想要在住宅區裡面創業,就應選取這些類別的產品或服務,最好是利潤高一些的,例如諺云:開冰店和診所賺3代,並且瞭解這些家庭或學校的客戶他們真正需要的附加價值是什麼?(例如大學生喜歡星巴克的文青知性氣氛)他們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2. 商業區
通常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車站、傳統市場、量販店、百貨店、夜市商圈 、展覽會、特賣會、商業辦公大樓區…等等 ,這些地區的客戶多半是,商業人士、上班族 、逛街族、觀光客、或是各種店家本身, 所以在商業區就要賣這些客戶會想要的產品,可能是賣一些批發的商品、或是比較時髦時尚、流行特殊的商品,或在住宅區一般買不到的商品,或是針對上班族的需要,例如領帶、絲巾、或是上班族用的公事包...等等。
3. 工業區
在工業區裡面,有工廠、企業、外貿公司、科技園區、外貿加工區等等,在這些地方的客戶,主要有企業人士和上班族,除了可以賣上班族所需要的產品,也可以針對企業所需要的產品,例如零組件、機器設備的使用需求來加以促銷推廣。
4. 觀光區
觀光客聚集的地方包括風景區、古蹟老街,溫泉區…等等,觀光區以觀光客為主,另外也可以賣給店家。可賣的東西有工藝品、 風味小吃、還有一些特產…等等。觀光區的特性是,平常很少人(和工業區相反),到了假日就會湧進大量的人潮。
決定了高利潤高成長的產品、地點和客戶後,接下來怎麼銷售呢?一般常見是在當地租攤位或店面,但有時可不用租,例如若賣給店家或是企業的話,可登門拜訪推銷方式,或者如果知道消費者的聯絡方式,也可以採取網路銷售、郵寄的方式。
如果在當地沒有設店面,或許會省下房租,可是廣告費就會增加許多,如果要用郵寄的話,這些訂單處理、郵寄來回處理,也會花費較多的運費和管理人力。
另外如果沒有在當地租一個店面或攤位的話,跟消費者的連結關係也會比較淡,憑什麼消費者要購買你的產品?或許是比較便宜或許是有些特色,所以在這些方面就要做的特別突出才行,因為要讓消費者長期實際購買愛用,就必需某些連結關係及適當的催化才行,例如住得近、親友口碑、評價高贏得信任、或別人都做不到你做的好東西等等。
接下來,我們來看另外一面:成本面,其實很多人之所以沒辦法創業成功,除了沒有辦法找到高利潤獲利的產品之外,就是成本太貴,他可能有賺一點錢,但可是每個月的租金,還有人力工資、設備的支出,再加上進貨、存貨,就把它的獲利完全抵銷,甚至虧損累累,所以預先規劃控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事。成本控制策略首要考量自身在哪方面有優勢,或容易創造哪些優勢,例如一個不擅交際、親友稀少的人,可以發展專業機器設備的優勢,而人口眾多的大家族,就可發展人力密集如觀光餐飲業服務業。就企業的商業模式來說,重要的成本包括:
1. 地租
如果是租商業區、市區的店面或攤位,往往都是非常昂貴,一坪需要好幾萬,但如果是租工業區或是住宅區,就會相對便宜,可是便宜的地方也往往沒什麼客人,營收就會比較少,這時候就必須要做比較研究才行。
2.工資
現在人力成本昂貴,不只是每小時多少薪資、勞健保問題,甚至還有一些雇用法律問題,例如損害賠償、資遣費、工時的限制,如果是在旺季和假日人正多時要排休假,找不到人就沒有辦法達到雇用的目的,另外現在的人較不喜歡3K(髒、危、苦)的工作,所以很多的小型餐飲業要找到員工有實際上的困難,而若僱人有困難就要抬高工資,這些都是隱藏的成本。
3.設備
如果要節省工資就要在設備上多下功夫,但是一些自動化設備往往要價好幾十萬,且之後的維修,折舊費也很貴,所以事前就要評估好,花下去這麼高的設備費用,是不是真的能夠有它的效益,有時候用過的設備再轉手就不值什麼錢,這都要事前規劃的。
4.倉儲費用
如果需要擺放存貨,例如像賣衣服廠商,他可能要放許多的衣服庫存,需要倉庫,就會多了倉庫的租金,倉庫的使用又可能需要倉庫管理員的工資。
5.運費
不管是從原料產地送到製造地,從製造地送到門市,從門市送到消費者的手中,都可能會有運費的支出,如果這間店是在市區消費者當場購買,這樣從門市到消費者的運費和時間就可以省下來,但從門市到製造地的運費還是必須要花,所以怎麼樣節省運費和時間,是需要規劃的物流問題。尤其是運費可能會與租金有相互消長的關係,如果店是在市區,可能省了送到消費者的運費,但是又會多了租金。
6.廣告
如何接觸客戶,讓客戶知道你有這項產品、有這項服務,注意並且信任認同,有興趣願意來了解,甚至產生購買擁有的欲望,就需要靠廣告,廣告有各種方式,除了豎立招牌或是運用一些燈光走馬燈,來吸引路上的人車之外,也可使用辦活動行銷、置入行銷、網路廣告、電視廣告、雜誌廣告等等,通常來說,在市中心的店面它接觸到的人車比較多,大概只要豎立個招牌就有效果,如果是離人潮遠。就需要發傳單,或是利用各種的媒體廣告來做輔助。
7.行銷
行銷包括了自業者這一端把貨物送到客戶那端,以及客戶把錢送到業者這一端的雙向過程,但消費者不是機器人,要達到這樣必須先得到他們的心理認同才行。要讓消費者實際的購買,除了認知是不夠的,必須要讓消費者除了知道這產品,而且還要有信心,相信買這個產品能夠解決他的問題,不至被騙,所以就需要一些行銷人員當中間說客,做一些說服的工作,行銷也不一定是在現場的說服,可以透過網路或是電話的行銷。
8.監管
如果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做,而是需要許多的員工互相合作,或是避免員工懶惰不努力,甚至要鼓勵員工能夠積極認真,準時達到目標,就需要有監督、管理人員,例如監工,這也是不可少的成本。
9.原料
基本的進貨的原料成本也是不可少的必要成本。
10.製造
把原料製造成可以銷售的商品加以包裝的必要成本。
11.研發
通常一個有高利潤的產品,是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和比較研究,所發展出來,人們常羨慕有人賣了什麼產品賺了上千萬,但是沒有看到其實他背後做了很多的嘗試及研發,發現在這地點,賣這產品,給這種族群的客戶,能夠有很高的利潤,所以研發費用也是不可少。
12.利息
若有貸款,就會有利息的成本。
13.稅金
對一般公司來說要繳營業稅,和營利事業所得稅,必須要扣掉稅金才是最後的利潤。
14.法律成本
有時候可能會在經營的過程當中發生一些法律的糾紛,不管是跟供應商之間、與客戶之間,或是和同業產生競爭摩擦,和員工的對立,甚至員工損害了別人也要老闆負責,就可能要聘請律師、上法院,甚至要損害賠償...等等法律的成本。
看完上述,你應該能體會創業不易了吧!當然是可以小本創業,但絕不是閉著眼睛砸錢下去就行,所以像台積電那樣能夠有足夠獲利,而且能夠長期獲利的商業模式,真的不是那麼簡單。很多的企業它可能剛開始暫時有賺到錢,但過了幾年後不敵同業競爭,客戶流失,就使它的利潤下降甚至賠錢,有些企業可能有賺到錢但太少, 失去了創業的目的,算一算成本和時間倒不如解散,回去上班。所以在投資創業之前,都要把這些商業模式的重要因素分析清楚,到底在這個地點,賣這個產品給這些區隔客戶,是否熬得過競爭,在成本是不是過得去,在收益上是不是有足夠的利潤和成長性,都要先規劃妥當才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