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世杰專欄】趨勢結構:WIN順勢投資術 ~ 洪世杰博士


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裏豈能摘無花果呢? ~ 聖經馬太福音7:16

某天一位丈夫沮喪地從股票市場回來,跟妻子說:真糟糕!今天股票市場的成交量是0,但他的妻子卻很高興,回答說:太妙了,沒有買方,沒有賣方,所有股票終於都找到自己的主人了,接下來必有大行情!
這位妻子的確有智慧。所謂市場,通常有買方、賣方、競爭,以及商品的成交價、成交量的變動,投資者就是在市場中藉著成交量,低價買高價賣,來獲取利潤,如果能藉由現在的市場成交訊息,準確預知未來價格,那投資就無往不利了,這也是市場贏家的制勝武器,但大多數人都缺乏這種預測市場價格變動的能力,也就成為了輸家。

到底市場價格是會漲會跌?這是許多人心中的大問號,最悲觀的是效率市場學派,他們認為市場是風向球,市場價格本身有發現的功能,一旦出現新的狀況,不管是更好或更壞,市場價格在領先發現到之後,馬上會迅速地反映。市場即時反應新局的速度,遠遠超出個別參與者的所知所想,所以投資者所收到的訊息,其實早已經被市價所反映了,早已落伍了,所以他們得到的結論是:投資者無法藉由主動蒐集市場的資訊,來預測市價,因為市價早已反應,而對於投資者是像喝醉酒的人那樣,隨機漫步,充滿意外,投資者只能被動地接受,無法得到超過大盤平均報酬率的獲利,但這個極端悲觀的論點提出後,引發軒然大波,且已經被證實只是一隅之見,需要被補充。(請參見行為財務與效率市場走勢圖可信嗎 ?)

用來補充的,主要有以下3種論點:
1.行為財務:
行為財務學派認為市場中其實存在各式各樣的參與者,其中某些遲鈍、急躁、或知識資訊不全的參與者,他們的不效率提供另一群精明效率的參與者獲利良機,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未來市價是可以被預估的,而且市場反應的速度也沒那麼快,只是半效率,經常會出現相較於均值反應過度,之後做修正,或是反應不足之後作補充,或者是逐漸反映的一個過程,也有離開均值、及回歸均值(mean reversion)的往返行為,這些都提供投資者可以獲利的機會。市場有一再重複的對稱性、週期性,像平靜的水面經擾動或樂器的弦經撥動,就會持續振動直到衰微。

2.基本面:
基本面學派認為,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體重機,投票機會因為市場的組成分子的投票意見,而有所不同,例如市場上都是有信心的人,那麼市價就會逐漸上漲,如果市場上都是沒信心的人,那麼市價就會快速下跌,而市場短期投票機所犯的錯誤,長期而言,因為它也是體重機,總會回歸到基本面,有價值的標的物,就會得到該有的內涵價值,沒價值的標的物,就會回歸到0。換言之,只要以低於標的物價值的價格買進,就必定能獲利,

3.結構面:
結構面學派認為市價變化是由人事時地物組成的結構,不同的結構都會有它必然的因果關係,例如一群守法的人所組成的團體,就必定會守法。所謂苦盡甘來,悲觀者都下車了,留下的樂觀者團結不賣,而且後進者成本墊高,要再買把價格炒作得更高才有利潤,就會使價格屢創新高 (買高賣更高)。而市場上也有著主導價格的當權者,這個當權者可能是政府及握有龐大資金的人士,其他人的行動都跟著這個領頭羊 (羊群效應),那麼,投資者只要知道當權者的計畫及承諾、不履行計畫承諾的損失,就可以準確預知未來的市價發展是變成更高或更低。

我曾經深入研究外國投資家的著作,我看見他們的成功,兼顧了以上四種論點,如果實際深入的了解市場就會發現,這四種立論都對,就好像立體物有好幾個面,這四個論點就好像四個構面,反映市場效率性(或稱意外性、不定性)、行為面、基本面及結構面,而想要成為市場贏家就應該懂得控制意外並利用行為面、基本面及結構面的原理特性。
有些教科書因過度推崇效率市場學說 (因較少談使用方法),而對於技術分析有著偏見,其實如果不是誤用濫用,而是把它當成分析市場行為結構的工具,其實技術分析是很好用的工具,特別是在程式交易上已充份證實它的實用性,還給它一個公道。這也證明了只要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市場本體,幫助我們獲利,並不是一定要放在教科書上的才是真理。

根據我的研究驗證,行為面和結構面的策略,對初學者是比較簡便易成的,因為限定在比較單純的情境結構下,只要情境結構符合,就能使投資者正確預估而獲利,比較像是無風險的套利:看到有平地,看到有人正在上面蓋房子,贏家才會投資,也就是穩賺「結構財,趨勢財」,而非「幸運財」,例如當我們已經知道,他們是一群好人,我們就比較能預知他們重複的行為模式,當然這不能保證他們不變質,或下次還是遇到一群好人,所以投資者應該在它的結構轉變時,就要改變策略。

我的建議是,不要學那些專家和分析師去解複雜難解的謎題,反而應該學贏家,專注於找到重複結構單純的「送分題」,專挑易懂易成的來做,在尚未發散的「未完成式」根部進場,跟緊「強力趨勢」、「重複結構」,那麼正確預估行情並賺到錢就容易多了,切勿反客為主。投資者的工作其實只是偵搜價差缺口及勝方強力大單的移動,再「順水推舟」,只是「幫忙推」,幫勝方大單實現推動他的版圖 (不是實現自己想法),看到有勝方大單移動就趕快幫忙推(有阻力可反向推),原則就是這麼簡單。以下我將我的研究成果歸納幾個重點策略,首先是順勢投資策略,我將它稱為WIN(贏)的法則:

1. 當權者 (作價者)
如果市場上沒有中央銀行,那我們現在看到的市場就會大不相同,在1929年美國FED聯準會功能還不完善的時候,就因為缺乏有力的中央銀行而導致股市大崩盤,引起世界大戰,這之後在將近100年的時間,只要市場上出現流動性的問題,中央銀行FED聯準會幾乎可以無限的提供流動性,例如印鈔票、買債券、降利率,所以美國股市長期來看幾乎都是一路的上漲,經濟也都一路的穩定上漲,(1982年美國道瓊指數約1050點,2017年已約23000點)
所以,美國長期股市大盤必然會上漲,必然會泡沬化,是因為FED央行必定能印鈔票救經濟、抗失業的必然結果,以此推論,如果FED的法定使命沒變,如果美國本土沒有戰爭,美股SP500指數將會像貨幣發行額那樣,漲到人類末日的那一天 (除美國外的其他國家則未必,因會有匯率、高通膨、產業、外資、政治等因素干擾)。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退休基金敢大膽定期定額存股的原因 (這在金本位時代是不可能的,當時的美國人只敢存公債)。
除了中央銀行的作為外,還有一些市場上的大筆資金,在台灣來說,例如外資,政府護盤的資金、銀行、保險資金,還有大公司、大股東操作的資金,也會主導市場未來的價格,當然你可以想像這些大戶的最佳利益應該是合作,而非對抗,如果政府和外資做領頭羊,那麼就會有大筆資金進來,其他人就會跟進,我們稱為領頭羊效應。為何要懂得當權者,不見得是因為他的知識或品德,而是因為他的生殺大權,順之者勝,逆之者敗。若有領頭羊的承諾,那麼市場就會穩定地上漲,所以當權者的承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投資者知道當權者的承諾是要讓經濟復甦,要讓經濟上漲,讓股市越來越高,那你就可以安心地跟著投資下去。尤其是這些大筆資金已經以實際的大錢買進,以某個成本價買進,那他必定會炒作到以某個更高價位賣出,他不會讓自己賠錢,你就以他的成本買進,就可以跟著當權者一起賺錢,就好像古代的巴比倫法則說到,若要借錢給某人,一定要得到高於借錢價值的抵押品,這樣如果他不還錢,反正他的抵押品價值大於他借的錢,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知道當權者承諾,那就可以幫助我們成功,就有點像我們借錢給別人,已拿到抵押品,就算他不還錢我們也不會損失。

2. 盤整(W)
所謂盤整就是效率市場所描述的那樣,不漲不跌甚至漲了2步跌了3步,但是又漲了1步,然後又跌2步,再漲了5步,似漲又跌,無方向、無意義,感覺就好像漫無規則,盤整其實就是市場還在找方向,因為還沒有出現一個出口,所以群龍無首,大家也沒有同化集中成一股力量,在這盤整區,要獲利較困難,盤整就像牛頓第一定律,靜者恒靜,因為還沒有外力的推動,所以它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關於盤整有以下幾個重點:
1)換手
如果沒人買沒人賣,當然價格就持續不變,或者是買方跟賣方勢均力敵,那價格也不會動,但只要持續有買賣,價格就會逐漸出現方向,因為只要有買賣商品,就會逐漸移轉到有權力能影響未來價格的人手中,就是我們說的當權者,若當權者對未來市場是看好的,那它吸收這些籌碼就不會再賣了,就會等到高於一定的價格才會賣,所以這換手的過程是非常重要,出現阻力後,一方移動力漸弱而另一方漸強,代表一種「擺脫負擔」、結構轉變的「同化過程」,相反來說,若這些標的物從當權者換手到散戶中,這些散戶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賣股票,那股票就漲不起來。
2)洗盤
英文是wipeout,清洗或掃除,這是當權者常用的手法,因為當權者要讓它的資金發揮最大功效,就是要把市場上的雜音清除掉洗乾淨,市價上漲或下跌時,我們所看到W型,倒過來變成M型,這樣子一個轉折,假設市價預定要往上走,當權者會透過一些小額資金的大賣壓,讓這本來就沒信心的人誤以為市價要往下跌,所以趕緊出場,最後市場就只留下來對市價上漲很有信心的人,因為那些沒有信心的人都已經嚇跑了,接下來當權者只要花少少資金就能推動市價上漲,如果當權者希望市價下跌,也是一樣的手法,讓留在市場上的人都是有信心的同黨,當權者就可以用少量的資金繼續來推動市價的方向。上沖下洗後,大戶也會故佈疑陣,拖長盤整時間,不作表態,放冷讓散戶放棄,這樣後續要作價更為容易,這些障眼法是大戶處理散戶的必勝絕招,他們可說是愛不釋手,百用不厭。
3)爆量
觀察成交量的變化,可預知是否將有大事要發生。我們可以把成交價想成贊成或反對,而成交量就是「得票數」,因為市場上的方向必須透過實力來證明,在高檔區有賣壓,再有人買的時候,買的力量要夠大,買方的得票數要夠多,才能夠證明方向要向上,否則就會向下,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在盤整,市價不漲不跌的時候,出現成交量放大,那這個放大代表市價會有比較大的變化,要出大事了,如果這個成交量放大之後是下跌的,那代表是要往下走的,代表他是換手換到比較空方的,接下來就會往下掉,那如果這個成交量放大之後是往上走的,那代表他是換手換到多方的手裡,代表他應該會有一波的漲幅。另外,大量區決定的高低價位,往往代表大戶在開天闢地,深具意義,所以有起點大量、輔助大量,與終點大量的現象。
4)量縮
跟爆量相反,他的成交量很冷清,沒什麼人買,也沒什麼人賣,小紅小黑,這樣也是會出大事的前兆,因為沒什麼人買,也沒什麼人賣,那這些股票到底掌握在誰的手中呢?如果是掌握在對未來樂觀有信心的人手中,非高價不賣,那接下來就會大漲,那如果相反,這些籌碼是掌握在在對未來悲觀沒有信心的人手中,他就會擔心是不是沒有人接手買,那他就會想用更低價拋售,那接下來價格就會大跌。我們可以把「爆量」想成買賣方出盡力量打架,所以總量是累加,那「量縮」的意思就是有一方棄守 (或已獲利回補,改變立場),只剩一方在場(勝利方,或暫留方),所以總量縮小 ,但這只是暫時現象,因為敵方已消滅殆盡,勝利方(含歸順者)接下來就會大肆掠奪,擴大版圖了。跟著無敵的勝利方走,往往就有利可圖。
5)阻力線
盤整到後來會出現,下面一個阻力線,通常稱為支撐線,也就是說價格跌破這個價格,就會有大資金來低接,讓這個價格不會跌破,維持住市場的信心,像是W底,有這個支撐線,不賣則買,就會讓我們知道當權者的承諾還是繼續保持,價格還會繼續上漲,另外盤整區也可能有個壓力線,也就是說價格到這個價位,就會有高拋、拋售的一個力量出來,也就是會有個壓力,像是M頭,不買則賣,他的意思就是說反正未來會下跌,未來會有更低點,那在這個價格要趕快賣出。支撐線和壓力線合稱為阻力線 (或稱地板與蓋板),阻力線不只影響現在價格,也會影響後續價格,我稱之為「阻力效應」,因為它揭露了冰山一角,一種長期累積、蓄勢待發、不為與作為的密集籌碼源,就好像一個電網一樣,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後台夠硬,一觸到會馬上彈開表態,啟動方向並延續傳播推動,很容易分辨,若再加上之前走勢,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盤整後的行情,阻擋的反彈方向,往往就是行情方向。整個同化過程是,先有阻力,後有方向,然後有趨勢,方向應是愈來愈明確。安全的投資如同建造房屋,應該建立在這些有強固阻力的地板與蓋板的基礎上。
6)成本線與目標線
多方與空方雖各有計畫,但無非是成本與目標,他們會以一條成本線為準,低於成本線就進場,直到完成目標,所以,獲利關鍵就是,先辨識成本線 (又稱多方線、空方線),並在低於成本線跟著進場,並在目標線出場。我設計的一些程式交易就是利用這招,只要偵搜到突破 (breakout) 或低於多方成本線就買,突破空方成本線就賣。至於成本線、目標線怎麼定,有人用季均線、20日、10日、5日均線,布林通道、RSI、KD、MACD、有人用結算週的最高最低價,也有用法人連續或大動作區的最高最低價、大量區的最高最低價、週一開盤價、昨日最高最低價、昨日收盤價、今日開盤價、...或再以前述價格,加減價差調整係數,黃金分割率、費波那西數列...等等。
7)擺盪與膠著
擺盪 (oscillation) 是指價格較大幅度上下像鐘擺一樣移動,原因可能和交易者基於經驗信心,而追逐上下極值區的較大成交量有關,擺盪完很可能就進入趨勢,這種擺盪可由技術指標如KD、RSI、MACD偵測,容易獲利,而另一種是價格小幅度上下波動,漫無方向,進場賺不到錢,易弄錯方向而賠錢,稱為膠著。

3. 趨勢 (N)
我們可以說,有個能穩賺不賠的投資方法,就是瞄準抓到大趨勢。如同先有高低差,然後有水流,趨勢也必須先存在一個缺口差距(例如供不應求),這缺口愈大,趨勢就愈大。所謂趨勢,是高點越來越高,低點也越來越高的移動過程,甚至不斷的創新高 (稱為多頭long,有低接與創高),或是相反地,低點越來越低,高點也越來越低的移動過程,甚至不斷的創新低 (稱為空頭short,有高抛與創低),我們把這種有方向性的重複移動型態稱為趨勢。
就空間而言,趨勢有小收歛、大發散的特性。就時間來講,趨勢不會只有一日行情,而是一段長時間中,漲的日子多,跌的日子少(多頭),或是情況相反(空頭)。趨勢是一種普及化的時間過程,像塑膠普及化取代木製品,半導體普及化取代紙張和人工作業,便利商店普及化取代雜貨店等等。有人形容它是順流而下、順風揚帆,我形容它「如砲彈般衝出去,有底無頂,直到天外天,和它作對占不到便宜」。就好像冬天要變成夏天,它的溫度也不是馬上變高,而是高溫的日子多,最高溫越來越高,低溫的日子少,而最低溫也逐漸變高。趨勢也是一種因缺口而生的重複移動。雖然不一定要連續的移動,但不能是一次性地漲完,或一次性就跌完,讓後續的投資沒辦法獲利,也不能是漫無方向,今天向上,明天向下,或是`隔一陣子又向上,使人摸不著頭緒,越是容易理解的大量重複,就對投資者越有利。
趨勢是很難形成的,但形成後(被知覺後)就是魅力無法擋,眾望所歸,眾部歸隊,能夠繼續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趨勢的方向也是比較確定,不像盤整時,不確定方向就好像醉漢在走路一樣,相反地,「趨勢的紀律非常嚴明」,有清楚的向上階梯或向下階梯,「不破」與「突破」接連出現,一再前進、不斷前進,若沒有阻力、若現狀不變,它就一直超乎想像地無限前進。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大福音,讓投資可以順利安心獲利。搭上趨勢就好像坐上火車一樣,它不會停在原地踏步而是能順利往前移動,所以市場上的贏家,都會用各種裝備來偵測搜尋缺口和趨勢,且優先聚焦抓緊大趨勢,因為大趨勢的肉夠多夠厚,即使看錯方向,都還有空間反手獲利,並且跟著大趨勢,即使它在漲100%的趨勢中,只賺到50%,那這50%就已經足夠了 (長線掩護短線)。
古代的交通工具是馬 (所以我們把路稱為馬路),後來有汽車以後,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養馬的公司就逐漸賺不到錢了,就由汽車公司取而代之,但不管是馬還是汽車時代,都對馬路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基礎建設的公司,從過去到現在甚至是未來都可以持續賺到錢,因為不管是馬還是汽車都需要馬路,再舉個例子,以前婦女多是在家裡從事家務工作,三餐都是由婦女在家裏做,後來主婦成為職業婦女,就有了大量外食需要,因為全家都得在外面餐廳用餐 (可見婦女影響力之巨),就帶動了外食速食新趨勢,在家裡煮東西的人就越來越少了。但是不管時代再怎麼改變,無論是在家裡煮東西,還是在外面餐廳用餐,人類對健康的需求都是越來越高,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甚至未來都是一樣,所以我們就是要針對這種「無論如何」都越來越明顯的最大趨勢來投資,當然你也可以投資汽車,但你怎麼知道它將來會不會被另一種更強大的交通工具取代呢 ? 所以我們投資最好是針對最強大、最長久的大趨勢來投資,趨勢在哪裏,獲利就會在那裡,一旦找到大趨勢就是錢來追你,不是你去追錢,這樣投資才容易成功。

關於趨勢的早期偵搜,有以下這些重點訊號 (signal),一旦追蹤偵測到趨勢訊號,揣摩出大單的下一步,就可開始找有利的進場點:
1)多頭階梯
多頭就是價格越來越高,高點越來越高,低點越來越高,上有拉力,下有支撐力低接,如同台階穩步向上走,上漲日多,移動平均線向上彎,不斷創新高,在多頭的趨勢中,拉回均線或均線下方就是買點,你可以保護你的資金不至於虧損,但如果發現他不再漲,那他就可能成為空頭或是盤整,那就要非常小心。
2)空頭階梯
空頭跟多頭剛好相反,低點越來越低,高點越來越低,上有壓力高抛,下有重力,移動平均線向下彎,如同台階穩步向下走,下跌日多,不斷創新低。在空頭的趨勢中,拉回均線或均線上方就是賣點。在商品市場上,這種空頭是常見的情況,在股票市場上,因為有中央銀行的拉抬,所以大盤長期以來空頭通常是短、快、深,頂多一兩年就轉為多頭,但是,在商品市場因為新產品或新技術的替代,會使某項商品就像我們講的馬的交通工具,衍生的馬車或是馬轡以及馬鞭、馬鞍,這些產品人們不再使用,就會使這些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甚至一去不回,所以在投資商品尤其是商品期貨,就要特別小心,是不是方向已經轉變了。
3)慣性(重複)移動
之前在盤整的時候我們說靜者恆靜,在沒有外力介入下,他不會出現趨勢,一旦有外力介入出現趨勢後,動者恆動,也就是說它的結構已經轉變成一個上漲的慣性移動,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持有的人不願意賣出,但是買的人卻一直再增加,只要每增加一筆,就要用更高價買,它就會推動價格上漲,因為持有的人繼續不賣出,那只要繼續有新的資金要買,價格就會繼續漲,即使有回檔,也只是大漲小回,讓人趁機再買,所以房地產為什麼能夠幾十年來從一坪不到一萬塊,漲到一坪十幾萬,甚至一坪幾百萬,就是因為結構不變,就能有一種慣性移動存在,符合牛頓第一定律,靜者恆靜,動者恆動 。好標的物的特徵,除了不斷移動,就是方向不斷重複。但趨勢的過程也可能陷入像類似盤整那樣,但可能結構變化或沒變,當然若我們從這個結構發現這種慣性改變,進入盤整甚至進入反向移動,那就要特別小心。
4)擇強汰弱
基於「強者更強」、「贏者全拿」(the winner takes all)的效應,強者會愈來愈強。不要只拘泥於自已熟悉的市場,而應尋找、並聚焦於最強固、最強力、最長久、最無敵的大趨勢市場,甚至買高賣更高。趨勢有大趨勢、小趨勢之分,例如,小趨勢可能就像馬車改為汽車的趨勢,大趨勢就像馬路、鐵路、網路、基礎建設需求增加的趨勢,因為經濟成長,需要更多的城市、需要更多的馬路、鐵路、網路、基礎建設,我們應選哪個作為投資主軸?當然是選擇能夠持續最長久的,漲幅能夠最大的基礎建設趨勢,作為我們投資的主軸。投資除了擇強而居,別無他法,因為它若不動,你也不能使它動,只能換掉它。即使你覺得馬路概念股比汽車概念股漲得太多了,馬路概念股漲百分之十,汽車的概念股漲了百分之一,但你還是要去買漲百分之十的,因為以後可能幾十年漲幾十倍。當然,有些是外強內弱,有些是外弱內強,這就要小心分辨。
5)不破 (安定)
怎麼樣看出趨勢呢? 首先我們要問,市場上的籌碼是不是逐漸換手到對市場有信心的人手中,如果市場上的籌碼已經換手到對市場非常有信心的人手中,那價格的波動就會變小,小黑小紅,就是變得比較安定,並且「不破」底部。「不破」可能是由於不賣了、不買了,也可能是由於強力低接或強力高抛,而為大行情做預備。趨勢的起源必先有「不破」,才能形成階梯,無論是不破高點而向下走 (M頭2長影),或不破低點而向上走 (W底2長影),或強勁V型扭轉,所以,我設計的程式交易就會充份利用這個特性,在接近不破點進場,並在不破點設自動停損及反向單。
6)突破
一旦市場上變安定不破了,那突破其實是指日可待,創新高也是呼之欲出,他可能突破多方線、或一旦發現他出現新的價格,大於過去所有價格,也就是創新高價,那就可以證實籌碼已經換手到對市場有信心的人手中,他們準備等更高的價格才會賣,那反而就應該再買進(可等他拉回再買較安全),不應嫌他太貴太高,但就是有一點要注意,在價格太高時可能出現假突破,比如說股價指數從一萬突破到一萬一看起來突破了,但問題是說他不安定,他的一萬一不過是個虛假的假象,只是不破點的誤差,接下來可能就會崩盤到腰斬,所以這就要特別小心。
7)扭轉
它代表一個結構的轉變,就像我們看到一個空頭的市場出現一個強大的扭轉勢,把之前下跌的趨勢全都抵銷,或是出現一筆大錢把那些要賣的籌碼都吃掉,那就代表新的趨勢要發動了。
8)缺口
是指一種可填補的較大價差結構,或在極短的時間一個跳空,也就是說突然在一個很高(或很低)的價格成交,而不是逐漸在緩慢價格成交,這種跳空的缺口,通常都代表一個同向或反向趨勢的開始,若之後是同向趨勢,稱為突破缺口,若之後是反向趨勢,稱為竭盡缺口,意思是有一方已下車出盡,籌碼改由另一方主控。
9)波動變大 (移動力)
當我們觀測到價格突然變化很大,波動很大,K線變長,或遠離先前最高、最低價,那可能是某個趨勢要發動了,但要注意的是,接下來的方向未必和該大波動的方向同向,也可能是反向,特別是在短線,價位可能比漲跌更具意義。波動愈大,行情往往愈大。
10)法人量
如果是法人買進自然比散戶可信,這可由單量大小、每筆均量、日均量與5日、10日均量比較、短期價格較大移動等,看出是否法人買進。
11)累積 (時間)
「勿在死人中找活人」,夠大夠強的趨勢不是隨時可發生的,而是先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直到某個有意義的攻擊時點,內在條件、外在條件的累積,像火山熔岩般,逐漸形成,再一次噴發。盤整平靜的時間愈久,籌碼愈被密集控制,一經噴發,威力也愈強大,所以贏家不會亂解亂訊,一切等它有意義了再說,等它充份表態、形勢明朗、勝負底定才會進場。
12)極值
所謂「物極必反」,當出現最高價或最低價,或異常報酬,難以持久的暫時價格,往往是反向趨勢的起點。
13)反差(背離)
不持久或新出現的異常現象隱含獲利空間,例如價跌量卻縮,量大卻不漲,價跌法人卻加買。
14)範圍
強力大單的意圖,不是只有漲跌宣告,而是攻占填滿一個範圍,打地基,建高樓,以便後續再擴張。條件強則能攻占的範圍大,條件弱則能攻占的範圍小。
15)長線保護短線
月趨勢由週趨勢構成,週趨勢由日趨勢構成,日趨勢由小時趨勢及其他當天的趨勢構成,長線與短線有明顯相關性,所以做長線要以短線
確認,做短線要以長線確認。
16)比價
比較相關標的物的相對強弱,也可提早看出趨勢,例如S&P500和NASDAQ,美股、德股、日圓和日經指數,電子期和金融期、台指期,摩台指和台指期,現貨與期貨,個股與大盤...等。主要看它們有無領先-跟隨效應 (落後補涱),或誰是獨強偏多等等。價格走勢比別人強。可能代表它有更強趨勢,但價格走勢比別人弱,也可能會有落後補漲行情。
17)盤漲盤跌
當價格經過一次性暴漲,會有盤整偏漲,此時可在拉回時低接。而經過一次性暴跌也有類似情形。
18)均值
價格傾向於在平均值重複往返,若平均值不變,重複往返區間就不變。若平均值上移,重複往返區間就上移,若平均值下移,重複往返區間就下移。

4.尾聲(I)
到底一個趨勢會延續到什麼時候才休息呢? 通常是買盤買到沒有錢買、或是缺口價差被填補為止,那反映到市價的上面,那可以看到進入尾聲段,會有一個很長很陡的尾巴變動,像是抛物線,也就是它的邊際價差會變很大,那這個價差很大有可能是他有一個很大的漲幅,或是再接一個很小的漲幅,就像 i 這個字母代表的,有一個很長的線或是再接一個很短的線,總而言之它代表一個波動會加大,然後成交量也會爆量加大,接著異常量縮。這是因為「多頭不死,空頭不止」(或「空頭不死,多頭不止」),要有一個長黑或長紅達到一個期待的價量滿足點,反向趨勢才會正式展開。若出現這些長黑或長紅的情況,代表一個趨勢可能到了尾聲,每個趨勢,都會有一個終止的時候,但是只要最後的大買家 (通常是軋空或軋多行情)還沒有出現,只要大戶手中的籌碼還沒鬆動,就值得買進,直到連不該上車的局外人小信者也上車了,那就可以分批出脫,但是像基礎建設可能是跨上百年的趨勢,那我們就可以不用全部出脫。

5.尊重市場的方向
除了市場上有主導力的當權者之外,市場上的投資者,都是價格接受者,當然只能接受價格,只能當跟班,不能越權決定市場的方向,也不應該斷定市場要漲多少跌多少,市場上的方向應該由市場告訴你,它要四不像讓你看不下去也是它的權利,不能像搭計程車那樣,要求司機到這裏到那裏,而必須能尊重市場,擇木而棲,緊跟著市場的大趨勢,雖然這樣做是有些麻煩,但這樣的麻煩是值得的,因為不這樣做就好像人擋在火車的前面,可能會賠掉任何你想得到的數字。永遠要記得!價格接受者在市場上,是外人、是客人、只有對既定結構「對準、停利、停損」的權利,沒有「預期」的資格,否則很容易就變成了賠錢的賭客。

6.進場
君子慎始,記得要在「未完成式」進場,勿在已實現的尾聲才去追,否則會被一堆停損和虧損滅頂。當我們發現到趨勢要準備進場,可以分成三種情況,
1)新進
第一次進場,我們應該把每次進場都當成測試,也就是說我們不曉得這個結構是不是會轉變,所以不要拿全部的資金,而是拿出可以承受風險的資金,一旦這個資金失敗,我們還拿得出第2筆、第3筆、其他資金來投資,所以這個新進的資金不必太多 (視獲利空間大小而定),甚至拿出十分之一當作新進場的資金就夠了,然後過了一段時間,這佪第一筆的資金有賺到錢了,市場也給你再獲利的空間,才能有第2筆加碼。也就是,1個空間1筆資金,進場點最好是靠近阻力線轉折點,一進場便有安全邊際獲利,若看錯方向也不致停損太多,在國外有個比喻很生動,是說在火車發動的時候就要趕快上車坐好,因為在火車發動時的進場點,與當權者的成本是最接近的,就可以不怕他洗盤,就不會一再被洗出場又重複的進場。
2)加碼
當第一筆資金有賺錢,符合預期,我們也發現它的結構還是在動者恆動的階段,還有獲利空間,那我們才可以加入第2筆,但這第2筆大約與第1筆相當就夠了,像大樓1層1層蓋上去,因為我們不確定這個結構到底會不會轉變,需要預防結構轉變時,我們不會虧太多,而我們還有資金再做其他操作。
3)再進場
當它結構轉變時,我們停利停損出場後,還有一次可以新進場的機會,我們一樣把它當作測試一樣,以防結構發生轉變。

7.出場
「千拉萬抬只為出」,在高點出脫那一瞬間才算大功告成。所以在進場的時候,就要設好出場點,就是停利停損點,我們前面講過,因為我們不知道它何時會發生結構轉變,一旦結構改變,就是他回跌的幅度不像是要前進,而像是進入長盤整或是空頭,就要在這個跌幅出現後趕快出場。停利停損要兼顧自己可承受風險,條件可以設時間,設波動率、設成交量、設壓力、支撐價位、設報酬率、也有人用移動停損 (trailing stop),也就是固定停損位跟著市價走,市價折返則停損位不動,直到觸發停損或停利出場。當我們發現他的漲幅太超過,變得陡峭,偏離了一個正常的水準,那我們怕他是尾聲,要進入長盤整或空頭,也可以考慮出場,當然若我們判斷它之後可能還會繼續漲,那我們可以不必一次出場太多,而若我們發覺他從多頭要轉變成空頭,不只是盤整而是空頭的時候,那當然就要反向操作。

8.「管住小錢,對準大錢」
很多人以為投資只要付出手續費及稅金就能夠賺大錢,這是不對的,一個成功的投資案,它除了手續費及稅金,投資者還是要付出其他必要的動作,也就有了其他合理的費用要負擔,例如花時間搜尋趨勢,那就要搜尋的成本,追蹤趨勢要有追蹤的成本,試誤有試誤成本,學習有學習成本,停損有停損的成本,不停損則可能有虧損成本,沒賺到趨勢會有機會成本,跟著趨勢要轉換從多轉成空,那他就有一個轉換的成本,這些合理費用都遠高於手續費、稅金、甚至是本金。於當我們把這些合理的費用,都納入備抵費用當中,意外的情況就能從容的應付,把風險控制在能接受的範圍,我們不要像對市場過度信心的人那樣,斷定市場一定會跟著他的方向走,結果擋在四不像的市場前面,那這樣損失就大了,不合理的大損失是我們無法接受的。我們可以接受合理的小賠,「管住小錢,對準大錢」,而在趨勢來臨的時候,讓資產倍增,讓趨勢帶著我們飛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回應